南阳市新野县团结学校举办“踏寻千年古韵 味家乡浓情”研学活动
南阳市新野县团结学校根据当地丰富的汉文化和三国历史文化匠心独运地开设了“ 踏寻千年古韵,寻味家乡浓情”的研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走进有着丰富历史底蕴的新野县汉画砖博物馆、欣赏闻名全国的汉桑城公园、踏入新野地标的白河湿地公园,领略贵的新野古城的传承与变迁。团结学校的学生们,通过追寻古人的脚步,探寻新野历史文化的魅力,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024年4月9日上午,该校共青团员在教导处刘新峰校长的带领下,兴趣勃勃地走出校园,研学家乡历史。参观汉华砖博物馆,畅游汉砖古韵,追寻贵的传说。探求家乡变迁,洋溢历史豪情。
团结学校的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地进入展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区。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始建于1988年10月,是我国第一座以陈列汉画像砖为主的博物馆,收藏文物52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8件、国家二级文物79件、国家三级文物536件。在新野博物姓氏展区,纷纷驻足,听讲解,看事迹,领略古人风采与智慧。了解新野的历史发展,加深对家乡的热爱。颇有兴趣地,了解汉化砖展区,通过对汉化砖上精美图案的观察,深入地了解汉代,特别是“三国时期”的民俗风情。真正把课本上的历史知识,活化到现实。同时,也为家乡新野的历史底蕴感到自豪。
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解古三国关羽将军的栽桑义举。探找古代历史人物传说,也有同学观看民间古玩爱好交流。汉桑城,一座世界上最小而又最奇特的城,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城中心。城内上有一株枯枝苍劲、霜皮虬柯的桑树,距今约1800余年,乃三国时关羽手植,虽主干已枯,然根生幼桑,历数代不衰,仍枝繁叶茂。至明代,当地官府在树外围以砖垣,城围11米,高4米,直径3.5米,面积十多平方米,青砖砌筑,上有土垛,状若城墙,名曰“汉桑城”。汉桑城公园据此新建,园内文化丰盈,风景旖旎,值得欣赏。恰逢新野县的“两节一会”,民间古玩爱好者,也在此交流。一位同学表示,汉桑城作为家喻户晓的历史遗迹,在今天不仅传承历史,更在推动文化的发展。
同学们来到白河湿地公园这里游玩,因靠新野的母亲河白河而建,每年春天,有大量的各种郁金香花竞相开放,吸引大批游客参观赏花;了解新野的民俗特色。就形成以当地主要文化为主的“两节一会”,即白河湿地公园的“郁金香花节”,新甸铺镇的“桃花节”,以当地著名小吃“板面”与纺织为主的一会。
欣赏风景,接近自然,了解民宿文化。同时,纷纷合影留念,表达对新野家乡的热爱。
这次家乡之旅,既让同学们们增加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同学们在实践中,不仅零距离地了解了新野大地的历史,品味古老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还培植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通过研学实践活动,新野县团结学校的师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历史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对家乡的情感。研学是一种与书本知识结合的学习方式,让知识变得更加有温度和生动。新野县团结学校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研学实践活动,带领同学们向着知识的更高殿堂出发,开启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探索之路。
(通讯员 刘子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