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中原西路幼儿园:夏日炎炎 大有“蚊”章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巩义市中原西路幼儿园中三班的孩子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成课程——“夏日炎炎 大有‘蚊’章”。这一课程源自于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体验,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小困扰转化为趣味盎然的学习探索。
课程起因于孩子们对于夏季常见的“小烦恼”——蚊子叮咬的讨论。清晨,几位小朋友带着被蚊子叮咬后的小“红包”来到教室,他们的小故事迅速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共鸣,一场关于蚊子的讨论会随即展开。“为什么蚊子总能找到我?”“被咬了为什么会痒?”一系列问题从孩子们口中接连不断地提出,显示出了孩子们对周围环境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索需求,中三班的老师们精心设计了《“蚊”事知多少》调查表,引导孩子们围绕“蚊子长什么样?”“哪里可以找到蚊子?”以及“如何有效驱蚊?”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信息分享,孩子们不仅了解到蚊子的生活习性,比如蚊子偏好阴暗潮湿的环境如草丛、床底,还学习到母蚊子吸血是为了产卵,而公蚊子则以花蜜为食的有趣知识。此外,孩子们还发现蚊子通过敏锐的触角寻找目标,其细长的口器像针一样刺入皮肤吸血的细节,这些新奇的知识让孩子们惊叹不已。
在此基础上,中三班开展了一场名为《认识蚊子》的科学活动。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对比和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对蚊子的种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包括最常见的库蚊、攻击性强的伊蚊以及传播疾病的按蚊。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用收集到薄荷叶、金银花、酒精等驱蚊液原料自制驱蚊手环。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科学地保护自己免受蚊虫叮咬。
此次生成课程的成功实施,无疑为孩子们的夏日记忆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不仅解决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了孩子们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讯员 楚沁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