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携手 助力成长——淅川县幼儿园开展毕业生追踪回访活动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转折点,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了解大班幼儿初入小学后的生活、学习现状,2024年1月19日,淅川县幼儿园吕园长带领部分老师到淅川县第一小学,对2023年毕业的幼儿进行追踪回访。
首先大班老师深入小学课堂,体验了小学的课堂氛围。利用课间的片刻闲暇,老师与孩子们进行亲切交流,细心询问孩子们入一年级后的适应情况。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见闻,讲述自己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接着,县幼儿园老师与一小老师进行了“幼小衔接 助力成长”专题研讨会,县幼儿园大班家长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上双方就孩子们入学以来的成长、学习、习惯以及生活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交流。小学教师对于孩子们入学后的快速成长给予表扬,同时结合新生课堂表现和入学以来适应情况进行梳理,从当下一年级孩子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幼儿的知识储备及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双方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交流。
淅川县幼儿园大班教师代表进行了题为“幼小衔接——我们的做法”的发言分享。刘老师说道:我们幼儿园从小班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着幼小衔接工作。我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上主要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等方面全面展开。幼小衔接,不是填鸭学习的短期行为,而是家、园、校三方携手并肩的合作共育!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而是科学的陪伴孩子在每日的生活与学习中,逐渐养成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好习惯、好品质,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县幼毕业生家长代表张又元妈妈发言表示:县幼儿园很重视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幼儿园进行的机器人课程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为孩子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典照亮童心,古诗伴我成长”活动,培养了孩子的记忆力,让孩子体验了古诗词的音韵美,激发孩子了解其含义及背景,并最终转化为文化素养的一部分。亲子绘本阅读活动中,家长在老师专业的引领下,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养成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进入小学后,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运用宽严有度、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孩子自然顺利的度过过渡期,适应现在的小学的生活。
县一小一年级的优秀教师代表介绍:县幼毕业的孩子有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及亲子阅读习惯,文明礼仪、口语表达能力、运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不错。建议幼儿园今后要加强幼儿识字量和阅读量。 一小一年级数学教研组长也表示:提高孩子的识字量很重要,数学题目的阅读和理解都离不开识字。
在为家长解疑答惑环节,针对家长说的孩子吐字不清晰问题,幼儿园老师建议:对发音不准的孩子,要交给他正确的发音方法,多练习,培养语感。对不能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的孩子,一年级老师建议: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学习方法,不要急于求成。
县一小马校长表示,本次活动很有意义,家园校三方要携起手来,共同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她强调:幼小衔接中家长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一定要配合幼儿园和学校,培养孩子的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要帮助孩子进行知识储备,如生活能力、数学思维、口语表达、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县幼儿园吕园长深情的说:“教孩子三年,看孩子30年。”本次县幼毕业生追踪回访活动让人很感动,看到孩子们在一小适应的很好,我们心里也是非常高兴。我园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深和小学的深度合作,建立幼儿园和小学深入交流研讨的长效机制,优化幼小衔接的方法、思路与措施,帮助家长和孩子解除衔接焦虑,助力孩子们的健康、长足发展!
追踪现场解困惑,反馈总结引方向。本次幼小衔接入小学追踪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园与小学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强化了幼小协同合作,明确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策略,构建起双向衔接的沟通桥梁,实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有效双向衔接,真正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开始人生的新篇章。
(通讯员 姚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