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油田中心幼儿园:从主题墙到主题海报
河南省教育网
2022-10-21 15:21:05

有一种环境叫“我看不懂”,有一种环境叫“我够不着”,这是《孩子眼前一面墙》书中的一句话。近几年,我们在《指南》的指引下,幼儿园的环创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是主题墙的设计方面孩子的参与度还不是很高。
今天听了贾秋美老师《从主题墙到儿童海报》的讲座,对我有很大启发,我们也会朝着“儿童发展本位”的方向努力。
一、整体课程到微型课程的转变。
主题墙装饰是幼儿园设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承载着老师的教育意图,引发幼儿能力水平的提高。主题墙是整体的课程,主题海报是微型的课程。主题墙是教师为本,主题海报是孩子为本,出发点是孩子的兴趣,老师只是推动者。
二、主题计划中要留白
主题墙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记录,是要有一个整体的构图,要有一个框架,要让儿童多参与。主题海报遵循儿童的发展逻辑,是儿童自己对主题活动过程的记录与反思。孩子不是留白,留的是由孩子的兴趣、教师的推动发展出来的课程衍生点。进行过一次活动,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其实有很多,教师的预设只是一部分,但最后孩子感兴趣的还是他们自己引发的课程衍生点。孩子不是现成环境的享用者,老师在规划课程中,要给自己留白,也要给孩子留白,让孩子们也参与进来,儿童只有更多地参与实施过程,才能更好地获得成长。
三、主题海报呈现的是儿童的探索、发展过程。
我们要相信孩子,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不应过度的包办,教师做减法,儿童做加法。课程的开展一定是连续的,要追随孩子,在保持传统的班本课程的同时,去加入孩子的兴趣,以孩子的兴趣为驱动,教师来做一个推动者,在孩子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去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又要弹性思维,不要去限定孩子的好奇心发展。实现以教师为本向儿童为本的转移,多用孩子的方法进行表现,带领孩子一起反思,让课程再往前进一步。
主题海报遵循儿童发展的逻辑,是儿童对主题活动过程的记录和反思,儿童只有更好地参与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才能更好地获得成长。解放教师、成就儿童,我想只有孩子亲身参与,直接体验了,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通讯员 毛彩荣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