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第三高级中学“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活动:青春之声铸国防 赤子之心映山河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激发全校师生赓续红色血脉、热爱人民军队、尊重崇尚英雄、矢志报国强军的爱国热情,5月27日下午,淅川县第三高级中学举办“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活动。
随着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们站在校园中央,凝聚起一股蓬勃的青春力量,本次演讲比赛活动也正式在国旗下拉开帷幕。这一刻,历史与现实、青春与沧桑,在五星红旗下构筑起了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历史回响:从抗战记忆到现实担当
“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先烈日记里描述的战场。”高二学生董静怡以去年参观镇平彭雪枫纪念馆的经历为切入点,讲述了她了解到的彭雪枫将军的生平。她说:“纪念碑上斑驳的名字让我第一次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另一名选手王羿则聚焦当代国防建设。他分享了随父亲参观平顶山鲁山航空展览馆的见闻:“机场里陈列的退役战机锈迹斑斑,但讲解员说,它们曾是守护蓝天的利剑。这让我明白,国防不仅是历史,更是每一代人的责任。”这种将个人体验与家国情怀结合的表达,展现了高中生对国防教育的独特思考。
家校共育:见证成长的温情时刻
活动现场,二十余位家长到了现场。贾海宁同学的母亲全程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女儿,海宁同学以“以青春之名,护家国之盾”为题,讲述了肖思远、陈祥榕、陈红军三位烈士的事迹,灵感来源于她在学校“国防教育周”中观看的关于中印冲突的微电影《重逢》。她眼含热泪地提到:“那些年轻的战士,也曾和我们一样向往未来,却选择用生命捍卫脚下的土地。”贾妈妈眼眶泛红“孩子周末在家反复练习了两天,说要把战士的孤独和坚守表现出来,没想到她能讲得这么好”这种亲子间的精神共鸣,成为活动最动人的画面之一。
精神传承:从课堂到人生的国防课
淅川县第三高级中学张涛校长曾不止一次地向学校老师们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要把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课堂”近年来,淅川县第三高级中学通过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研学活动、开设“国防思政课”,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多名参赛学生在演讲中提及学校开展的“重走抗战路”研学活动,也曾在烈士陵园聆听老民兵讲述往事,这些经历成为演讲中最具感染力的素材。
最终,来自2405班的董静怡和2404班的王羿分别位列二、三名,2301班的贾海宁位列第一名并在5月28日上午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县比赛。
比赛结束后,学生们自发在校园板报墙上画上了新的黑板报,还有的同学将自己的感悟写在了便签里:“以前觉得国防离我们很远,现在明白,它藏在爷爷的故事里、学校的课堂上,更在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中。”这面由师生共同绘制的文化墙,就是淅川县第三高级中学最鲜活的德育教材,见证着少年们从认知到行动的成长。
(通讯员 叶永浩 盛乐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