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五星镇第三中心小学:守护留守幼苗,点亮心灵微光
为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探索寄宿制学校育人新模式,新野县五星镇第三中心小学于4月8日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以“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全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及校领导齐聚一堂,通过案例分享、策略研讨、经验总结等方式,共同探讨如何为留守儿童构建温暖的心理成长环境。
会议伊始,德育校长杜小峰点明了此次交流会的重要意义。他结合调研数据,分析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学生普遍存在情感缺失、安全感不足、自我封闭等问题,加之寄宿制环境下师生朝夕相处的特殊性,班主任既是教育者,更需承担“临时家长”的角色。杜校长强调: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管理,更是疗愈。要用专业的教育智慧和真诚的情感投入,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
在经验分享环节,班主任依次发言,分享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范正英老师分享了通过建立“心灵树洞”信箱的方式,鼓励留守儿童写下内心的烦恼和困惑,老师再根据信件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张雪老师则表示,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营造温暖、积极的班级氛围,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孤独感。
交流过程中,各班主任们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了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逆反等,并就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随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杜雪荣老师对班主任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培训。杜老师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为班主任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最后,校长王崇豪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全面总结。他对班主任们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付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期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以“细水长流”的耐心和“润物无声”的智慧展开。班主任既要成为情感的“补给站”,也要化身成长的“导航员”,在点滴行动中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即使父母远行,爱依然触手可及。
此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班主任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也为学校进一步做好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通讯员 王崇豪 张欣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