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 "科学素养提升工程" 教学比武彰显创新活力

河南省教育网 2025-03-19 16:58:43

为深入落实 "双减" 政策要求,全面提升科学教育质量,3 月 19 日,内乡县大桥乡中心校在大桥中心小学举办 "学为中心" 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本次赛事聚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通过 "问题导向 — 实验探究 — 创新应用" 三阶教学模式,集中展示全乡教师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

【项目化学习展风采】

大桥中心小学赵燕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科学《用浮地材料造船》成为全场焦点。课堂以 "竹筏承重挑战赛" 为驱动任务,学生分组完成 "设计图纸—材料选择—载重测—优化改进" 全流程。在实验环节,学生们创造性地将橡皮筋作为减震装置,采用三角形框架增强结构稳定性,更有小组引入锡箔纸作为防水材料。当看到自制竹筏成功承载 50 枚硬币时,学生们兴奋地用 "科学探究日志" 记录浮力数据,系统梳理工程设计与科学原理的内在关联。这种 "做中学" 模式使抽象的浮力原理转化为具象的工程实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 STEM 素养。

【跨学科探究显深度】

张杰老师带来的六年级科学《相貌各异的我们》另辟蹊径,通过 "遗传密码探索" 项目开启深度学习。学生们运用放大镜观察面部显性性状,绘制包含耳垂形态、发际线类型等 12 项特征的 "遗传特征图谱"。在数据分析环节,各小组发现 "双眼皮家族" 的遗传规律,提出 "隐性基因隔代显现" 等前沿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采用 "聚焦—探索—研讨" 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案例分析形成《人类遗传特征调查报告》,实现生物学知识与数学统计、信息处理的跨学科融合。

【评价改革促发展】

本次比武严格遵循《南阳市中小学新授课评价标准》,重点考核 "自学提问—探究展示—总结提升" 三环节实施效果。数据显示,科学课堂学生平均实验操作时间达28分钟,占比56%;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数量较传统课堂提升40%。赵燕老师首创的 "动态积分墙"实时记录创新表现,张杰老师开发的"遗传特征数据库"实现学习成果可视化,均获评委组高度评价。

【五育融合育新人】

活动同期展示的劳动与技术、心理健康课堂同样亮点纷呈。灵山雷锋学校汪培培老师将数学测量融入《橡皮泥塑》教学,学生通过计算彩泥体积完成主题创作;李老师借助 "情绪调色盘" 游戏,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管理情绪,课堂设置的 "匿名提问箱" 创新实现个性化心理疏导。

经过专业评审,大桥中心小学赵燕老师凭借《用浮地材料造船》斩获特等奖,其指导的 "多功能竹筏" 模型被推荐参加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张杰老师的《相貌各异的我们》以 "深度探究+跨学科融合" 特色荣获一等奖。大桥乡中心校校长表示,本次活动标志着全乡"科学素养提升工程" 进入 2.0 阶段,将重点建设 "科学探究实验室",推行 "问题链+项目制" 教学模式,通过 "名师工作室+教研共同体" 建设,全面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李明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