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野县前高庙乡张刘营学校: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育者筑造“心灵家园”

河南省教育网 2025-02-28 09:42:05

上午八点半,南阳市新野县前高庙乡第一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已传来窸窣讨论声。西片教师共同体的五名教师围坐在一起,手捧课本逐句推敲:“这句古诗怎么让孩子理解‘家国情怀’?”“可以结合本地汉桑城的历史故事……”这是前高庙乡“教师发展共同体”每周雷打不动的集体备课场景。在这里,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共研共进。

从“独行”到“共生”:破解乡村教师成长困局

“以前备课遇到难题,只能自己翻教参,现在有‘智囊团’了!”青年教师葛铭玥感慨。地处豫西南的前高庙乡,曾面临乡村教师“留不住、教不好”的难题。2024年,乡教育总支创新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将全乡187名教师按学片编组,通过“老带新”“多帮一”结对成组,构建起教学研讨、读书分享、生活互助的三维成长网络。

每周二的“共同体活动日”,教师们带着教案、书本齐聚一堂。数学组为一道习题解法争得面红耳赤,英语组模拟课堂互扮师生,音体美教师则联手设计跨学科项目式课程。特岗教师徐若冰在笔记本上记满密密麻麻的批注:“去年我带的班数学成绩垫底,今年用了共同体研讨的‘分层教学法’,及格率提高了40%!”

读书角与生日会:让心灵找到栖息地

在二楼的“心灵驿站”,书架上《教育的情调》《致青年教师》等书籍被翻得卷了边,扉页上留着不同字迹的批注。“以前觉得读书是任务,现在成了减压方式。”47岁的赵老师分享读书会上触动她的段落时,眼眶泛红,“书里说‘教育是点亮一盏灯’,让我想起辍学打工的学生……”

更让教师们暖心的,是共同体特有的“家庭文化”。每月底的集体生日会上,校长亲自端出长寿面,同事们送上手写贺卡;冬至包饺子、端午缝香囊的活动中,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手艺。”

“教育不是流水线,教师更不能是孤岛。”乡教育总支书记张辉说。如今,这个曾因资源匮乏被遗忘的乡镇,正用“共同体”的温度焐热教育初心——当教师的心灵找到归属,教育的星光终将照亮更多农村孩子的远方。

(通讯员 徐若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