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城区一中开展“我们的节日 端午”实践活动
“很震撼,也很开心,收获了很多!今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的氛围,不仅学会了自己包粽子、做香囊,还受到了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今后,我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经典千古流芳,使中华文化基因继续传承。”参加西峡县城区一中“我在文明实践站过端午”实践活动的525班郝奕浩这样说。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独特的习俗,学习和挖掘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2024年6月5日西峡县城区一中在紫金街道礼堂社区开展“我在文明实践站过端午”的实践活动。
活动上,李东方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赛龙舟、品粽子、戴香包等习俗。通过老师的讲解,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粽叶青青,糯米白白。525班的孩子们在彭朝侠老师的指导下,纷纷拿起粽叶,折粽叶、放馅料、裹叶子、扎线……一双双小手穿梭在翠绿的粽叶间,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张张粽叶在学生们灵活的手中变成了有棱有角的粽子。看着亲手包的粽子,大家的脸上泛起开心的笑容。不仅逐渐领悟了包粽子的“诀窍”,还了解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包粽子这一传统习俗的意义。
彭朝侠老师指导城区一中525班的孩子们学习包粽子
虽然孩子们包出来的粽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同学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伴着艾草的清香和鲜花的芬芳,马艳丽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将艾草用五彩祈福绳绑扎成捆,修剪枝叶,再挂上艾草香包制作成精美的艾草挂件。在端午节的诸多习俗中,制作和佩戴香囊,承载了人们对端午民俗美好的期待。同学们亲手制作香囊,先穿针引线,塞入棉絮和艾草,再缝合起来,一个个精致小巧的香囊就做好了。每一个小香囊,都传递着吉祥如意的祝福。
马艳丽老师带着孩子们制作艾草香包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根源,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袁博 刘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