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老君店小学盛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河南省教育网 2024-06-06 10:09:16

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勤劳、坚韧、团结协作的品德和精神,6月5日(芒种日),西峡县五里桥镇老君店小学举行了师生包粽子劳动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学校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精心组织,从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食材的筛选,现场示范和指导,学生们的分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

整个活动有四部分组成:食材的准备;分组包粽;烹饪蒸煮;品尝分享。首先包粽所需的食材,如粽叶、糯米、馅料等到正规超市购买,保证食材的新鲜卫生,质量上乘。加工之前要对煮熟的槲叶进行再次搓洗,两叶正面相对可上下,可旋转搓洗,既不能过轻搓不掉附着物又不能过重挫破粽叶,是个技术活,每位学生小心搓洗,整齐摆放,认真对待。糯米的浸泡时间可根据水温,糯米的多少,时间长短不一。

馅料可蜜枣可花生,选料不一样,口味也不一样。缠丝可选择龙须草,稻草梗,七彩绳等。然后开始包粽子了,有经验丰富的范老师给学生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只见他把两片槲叶大头叠加在一起托在左手掌心,右手捞起浸泡过的糯米均匀摊放在粽叶上,再放上馅料,先左右后前后包裹,一个粽子就包好了。随后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包好的粽子,重复上次的方法再包一个,把两个叠放在一起,用龙须草均匀的捆好打上结,一个完整的粽子就包好了。

范老师示范结束,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动起手来,范老师一边指导一边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包法和馅料组合,半个小时后,一个个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粽子呈现在大家面前。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同学们有的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还有的时不时来两句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称赞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开始蒸煮粽子了,两个锅同时开火,粽棒急不可耐下锅,一个个静躺锅内,锅内微冒蒸汽,有的摇摆有的旋转,盖上锅盖。一个小时候后,不时传来槲叶的清香,糯米的甜香,忍不住掀开锅盖,只见圆嘟嘟,鼓囔囔的粽子懒懒的躺在锅内,用铲子按一按,翻一翻,还没熟透,接着再煮。加大柴火,又一个小时过后,终于出锅了,捞放在大盆里,凉一凉,好拿。最后,品尝分享大家的劳动成果,每位学生分得一棒粽子,有的同学不住地称赞好吃,还有的自己吃完了偷抢别人一口,还有的轻声的问“老师,还有吗?真好吃!”其实,好吃是真的,更重要的是亲手制作出来的吃着更有一番风味,这才是真的好吃。

学校通过举行包粽子活动,使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锻炼动手能力,培养了细致和专注的品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次劳动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信劳动、创造性劳动。

本次活动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动手技能,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能力。真正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和劳动者,明白劳动创造财富和美好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讯员 杜艳 徐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