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镇喜羊洋学校: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河南省教育网 2024-05-10 18:10:01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旨在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这一天,各地会举办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如科普讲座、应急演练、展览展示等,旨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推广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全社会的综合减灾能力。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图标设计寓意深远,以彩虹、伞和人为基本元素。彩虹象征着美好、未来和希望,寓意着在经历灾害后,我们仍然能够迎来美好的未来;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寓意着我们要像伞一样,为自己和他人提供保护;两个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着大家要携手合作,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纪念日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掌握更多的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这也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保障演练活动顺利开展,仁爱学校精心组织,制定了详细的演练方案,对演练的形式、场地、险情信号、演练时间等都做了周密的安排。警报声响起,大家迅速反应,按照活动要求在警报后组织进行避险。而后,警报声结束,快速按照既定路线进行撤离。撤离过程井然有序,大家能够按要求做到不拥挤、不喧哗、弯腰含胸、书包护头。最终在全体师生的严密配合下,用1分02秒的时间撤离到了安全场所。

此次演练活动提高了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让学生树立了防震减灾的意识、掌握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及自救互救常识等。此外,活动还有效减少、避免地震引发的伤害事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通讯员 任书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