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内乡县赤眉镇庙沟村小学举行“龙舞飞扬 传承民俗”二月二龙抬头主题活动

河南省教育网 2024-03-12 09:57:26

2024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习俗和节日意义,我校举行“龙舞飞扬 传承民俗”二月二龙抬头主题活动

春风得意二月二,翘首以盼好彩头。春龙送暖万物生,和风化雨玺樾来。六一班学生杨语焓在升旗仪式上生动地向同学们讲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并激励全体队员在这个春暖二月的日子里,要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勤奋努力。

相传,很久以前,一条凶猛的大恶龙在人间作恶非凡,它喜欢吞食人畜,破坏庄稼,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无法抵挡这条恶龙,只能苦苦忍受它的毒害。后来,人们向天上的神明求助,希望能够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神明们经过商讨之后,决定派遣一位神仙下凡,帮助人们对抗恶龙。这位神仙化身为一个普通的老人,他告诉人们,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龙会从海底出现,准备出来作恶。于是,人们纷纷在这一天进行祭祀,希望能够驱逐恶龙,保佑一年的平安幸福。

人们依照神仙的建议,在二月初二的时候,用红色的布条和纸片扎成一条龙的形状,然后抬高起来,象征着抬起了龙的头颅。同时,还会燃放鞭炮,敲锣打鼓,以此来驱赶恶龙。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也会举行龙舟竞赛、舞龙等活动,也有“剃龙头”“吃龙牙”“祭龙神”等习俗,以此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通过这样的庆祝,人们相信他们的祈祷能够触动上天,神仙会听到他们的请求,保护他们免受恶龙的侵害。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祈福、祈求平安的方式之一。

紧接着,美术老师黄晓娅老师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制作了一个龙头,再加上红色的横幅,一条栩栩如生的长龙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黄晓娅和李志果两位老师的组织下,五六年级的孩子们随着激昂的鼓点,在操场上舞动起来,那条由孩子们组成的长龙仿佛真的活了起来,在空中翻飞腾跃,赢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欢呼声。

一个节日一种生活体验;一个节日一种文化熏陶。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更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热爱。五千年华夏文明,一代代薪火相传。让我们传中华文化,承龙之精神,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让中华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通讯员 黄晓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