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一中:冬至饺子宴,让传统文化沁润学生心田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一句传统的俚语,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为弘扬民俗文化,切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丰富和活跃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师生在校感受到家的温暖,12月22日上午,淅川县思源初中荆紫关校区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包饺子活动,展开了一次别有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在周一的班会课上,各班班主任通过视频、图片、故事等班会形式,引导同学们了解冬至的由来、时间、习俗、气候特征、饮食等传统文化知识,体会天气冷热交替、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追寻民族文化根源,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同学们明白了冬至北方讲究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虽然食物不同但都是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寓意。同学们还了解了南阳医圣张仲景的生平,了解到冬至吃饺子相传与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有趣故事,在大家的期待中,冬至如约而至。
凌晨,学校营养餐餐厅已完成前期的打馅准备,提供了一盆盆饺子馅和一张张薄薄的饺子皮,只等“各路好手”一展功夫。
上午八点,一切准备就绪。包饺子活动在欢乐、温馨的气氛中开始了。没课的老师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来到餐厅准备大显身手。
瞧,张高峰校长和副校长全红建、王建涛等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领着师生一起包饺子。拿饺子皮、放饺子馅、包饺子,动作完整连贯,一气呵成,一个个紧实饱满的饺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了,它们仿佛一个个等待检阅的士兵,充满精神地排列在餐盘上,显得那么有爱,那么令人垂涎欲滴。
看,我们的学生也不甘落后,他们围坐在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相互请教、慢慢摸索,亲手实践。认真地盛馅儿,将馅儿放入面皮中,再用心地捏出饺子的每一个边,生怕捏不紧露馅儿,影响老师和同学们品尝的口感,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就餐时间,一盘盘承载着冬至美好祝福的饺子陆续下锅,经过厨师的蒸煮,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香气四溢的饺子便端上了餐桌,鲜香的味道在舌尖绽放,一个个的饺子,仿佛散发着“家”的味道,让大家深深感受到荆中大家庭的温暖。师生们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集体的温暖,大家都表示“胃里满满的,心里暖暖的”。
多年来,该校一直秉承着“心怀爱与责任,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此次冬至包饺子活动,不仅是一场关于美食和温情的盛宴,也是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一部分,更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师生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温暖。我们坚信,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必将激发出荆紫关一中师生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快乐工作和勤奋学习的奋斗精神,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增添不可磨灭的一页。
(通讯员 左自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