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教研勤探索,提质增效深探究——南阳市淅川县一高附中教育集团“武雪萍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第四次教研活动
为探索“双减”政策下数学学科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破解不同校区、不同学情在数学学科上面临的困境,11月23日下午,淅川一高附中教育集团“武雪萍数学名师工作室”在集团马蹬校区开展以“智慧教学,共同提升”为主题的提质增效探究之旅。
进入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也迎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压力随之增加。尤其是在新课改和“双减”的背景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中招政策的改变,使中招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是进入高中还是职中,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寻找提质增效的方法,用最少的投入来取得最大的成就。“双减”政策的提出难点在于课堂,关键在于教师,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减负增效层面,引导学生探索,促进学生自主理解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名师主持人武雪萍的介绍中,此次活动正式开始。
马蹬校区的李虎萍老师和石阿丽老师认为,建立从“有效”到“优效”的课堂,是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主要做到四点:精心备课、实现“师本教育”到“生本课堂”、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课堂纪律的把控。
上集校区的王会丽老师和姜小丽老师表示,各校区学情不一,对于我们校区而言,留守儿童多、学习热情不够,任何时候都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课件带点动画,或者做游戏,让课堂更活跃。同时,我们的学生自学能力太差,因此需要鼓励学生自学的同时,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香花校区的赵雯和李艳老师表达,自己所在校区学生基础差,提质增效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基础。但通过这几次的活动,我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觉得,我们也应该相信学生,在前期备课和资源查找上多下功夫,适当拔高,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来提升学生能力,进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淅川一高附中教育“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雪萍老师补充发言。她认为提质增效最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善用信息技术,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此所说的善用信息技术,不止于目前大家所说的PPT,我们也可以借助各大学习平台或者公众号:比如,一师一优课、智慧中小学平台,亦或是办公小助手、好课平台,甚至是抖音里的“厉老师说数学”或者河南省的“数学问道”,都可以参考教学资源。二是问题引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借助分层次的问题情境、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结合生活实践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到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实现感知学习。从数学考试的角度讲,很多题目都是课本范例的创新变形,通过一题多变,让学生对一类题目形成掌握,这样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中的变式,取得良好的成绩。三是分层教学,包括分层管理和分层作业的布置。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由于学生思维整体接近,兵教兵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省心又能达到减负作用。同时,数学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最有效的依据,也是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为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教师在课后应该布置相应的作业,但作业的设置应该有适量性、针对性、多元化,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和完善知识点。
独行快,众行远。淅川一高附中教育集团“武雪萍数学名师工作室”在一次次的教研中探索“双减”政策下数学学科提质增效的方法,力求破解不同校区、不同学情的困境,为推动集团数学学科质量的整体提升贡献自己的智慧。
(通讯员 王果 武雪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