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无浅出 春风化雨润无痕——石佛寺镇大仵营小学德育工作浅谈

河南省教育网 2023-04-24 15:24:11
  春暖花开满校园,鸟语花香正育人。能够在此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学校德育工作,倍感荣幸中夹杂着一丝忐忑。众所周知,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一直以来,石佛寺镇大仵营小学坚持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以养成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基本完成学校德育计划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1、校园文化——润物无声
 
  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文化墙,与学校大门遥相辉映。该文化墙是大仵营村成功人士仵朋河先生捐赠,墙体镌刻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学楼、学生食堂、宿舍楼错落有致。开阔的校园,整齐的行道树,优美和谐。校园环境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美好情操,提高学生人性修养的审美追求。学校的一训三风嵌入教学楼和主干道;在一楼走廊的各种素质展板、语录;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2、师表引领——耳濡目染
 
  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大核心价值观” 即大局观、业绩观、荣辱观;发扬“四种精神”,即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争做镇平县教育代言人,严格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教学中面向全体,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当好品质发展排头兵。学生耳濡目染,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二、以养成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1、民主管理——唤起学生自尊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不少班级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管理方法,如班委轮换制、一日小班主任制等。
 
  2、自主管理——激发学生自悟
 
  学生自主管理实践周活动的开展,以班级为单位,让中、高年级所有学生轮流参与文明监督岗中,这种全员参与、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实现了科学的养成教育机制,让学生在示范中展示,在监督中完善,在纠错中提高。让礼仪小标兵成为学生内心深处最羡慕的风景,直叩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了老师空洞的说教。
 
  3、家校共育——形成育人合力
 
  自2019年10月起,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委们在学校社团建设、后勤服务、教育教学、安全监管等各方面,为学校建言献策。为了整合家长们的资源,专门开设了“智慧家长讲堂”,邀请家长中的医生、警察、玉雕专业户、厨师、亲子阅读有效实施者等到校为学生和家长上课,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资源共享。
 
  三、以德育实践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五大系列教育活动:
 
  1、节日教育课程
 
  以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为载体,组织孩子了解节日的来历,懂得节日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氛围。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清明节祭英烈,端午节、中秋节倡导学生动手包粽子、做月饼等等。
 
  2、文明礼仪教育课程
 
  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文明意识。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教育活动,将“把饭吃好、把书读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植根于孩子的心中,让孩子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社团活动课程
 
  我们成立了体育、美食、棋类、音乐、趣味游戏等方面五个学生社团,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能力,同时还发展了学生个性,陶冶了学生情操。
 
  4、实践活动课程
 
  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公益劳动,既有效填补了“双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根之语”校园广播----校园广播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对加强师生道德教育和文化熏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传承中华文明和国学经典,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以书育人,以声怡情,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育人氛围。
 
  劳动实践课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分年级制定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劳动课程体系,让学生每学年至少学会4项劳动技能,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活动。
 
  游戏课程----重温传统少儿游戏,将青少年儿童从网络游戏甚至网瘾中迁移到和朋友一起快乐的游戏中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少年儿童中间,流传着许多健康有益、趣味盎然的游戏。这些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民间儿童游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度过了他们人生最欢乐的时光。对于喜欢做游戏的儿童来说,一种好的游戏,不仅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身体,启迪他们的智慧,还有助于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结合分年级实施传统少儿游戏课程,为孩子们开辟了一条自信、快乐、健康的成长途经。
 
  5、主题教育活动课程
 
  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为抓手,开展系列活动。同时以学校重要活动为依托,如学期初我们对五六年级学生进行军训,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队列训练、会操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四、以多种媒介为载体,注重广泛宣传
 
  自媒体时代中的传播载体丰富而生动,不仅有QQ、微信、微博、博客等多种工具,还有图、文、声、像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学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德育活动宣传,先后在《石佛寺教育》、《镇平德育》、《河南省教育网》、《教育文摘周报》等媒体,发表数十篇活动稿件。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拓思路,树立一种观念,强化一种责任,抓好一条主线,形成一种合力,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家长、社会心中最想来的学校。
 
(通讯员 仵东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