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落地 为学生发展赋能——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张静数学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河南省教育网 2024-04-01 09:53:3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数学新课标理念,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乐学好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近日,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张静数学工作室举行“让核心素养落地 为学生发展赋能”专题研讨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许慎小学左素华副校长和全体工作室成员,本次活动由张静老师主持。

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李红磊副主任分享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标共182页,小学部分共52页,数学课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用3句话概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具体有11个关键词,记住11个核心概念不难,但是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标精神绝非易事。我们都是一线教师,三尺讲台是我们的用武之地,课是我们的杀手锏,课程是我们永远研究的对象,一辈子研究一节课也不为过。李老师围绕核心素养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让学习更加富有深度和大家进行了交流。随后,赵红娅学科副主任就如何培养学生“数感”和老师们进行了分享,她从整数到分数、小数再到近似数,从字母表示数到负数,一次次数的认知,一段段数的概念的扩充,让我们理清了学生数感的发展脉络线,真切感受到数感培养的真实发生。整数每个学段的概念的建立,都离不开具体的学具操作,小棒、数位筒、计数器、小正方块等。在具体的操作感知中感悟十进制。接着分数小数的登场让我们知道分数小数是计数单位细分的结果。沟通了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数的一致性。学生认识近似数,从数的独一无二的确定到可以是一个区间,是学生数感从确定到灵活的认识飞跃。再到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最后再到负数的认识,让我们又一次知道了“0”的含义。她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每个学段学生易产生的学习误区,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每个学段学生数感培养的重难点。最后,许慎小学张静老师就如何培养学生“量感”进行了展示, 在小学阶段,量感作为与数学眼光培养相关的内容,在过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2022年课标中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加入了“量感”一词。量起源于量”,学生量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具身学习”的活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考虑到教学时间的有限以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与测评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练习,导致量感的“具身学习”活动的时间严重不足。因此,此次修订的课程标准,为量感的学习设置了较多的主题活动,放入到“综合与实践”领域,比如认识人民币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购物活动,形成“币感”,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发展历史,以及进行社区的“社会化学习”。“具身学习”活动的时间可考虑短期和长期,活动的内容要注意是与量感形成的本质有关而非停留在形式上。

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左素华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认为红磊、红娅两位主任和张静老师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自己对“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的做法及思考,有思想、有见地,不愧为许慎教育集团数学学科教学的领航人。也希望在座的每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践行课标理念,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让核心素养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地生根,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对数学能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本次活动有效帮助教师们进一步内化新课程标准,为日常课堂教学指明方向。许慎小学教师团队会继续将新课标理念付诸实践,不断探索课堂新样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核心素养”落地有声,为师生的成长赋能。

(通讯员 董威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