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教研 共促成长——漯河市舞阳县文峰乡中心校暨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小学开展数学集体备课活动
为全面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及学科建设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3月28日,舞阳县文峰乡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按照计划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参加此次集体备课人员为全乡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备课内容为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们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环节等进行了梳理。每位老师在借鉴、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展开深刻思考,为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分享。
活动中 陈丽娜老师提出: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让数量关系式从具体情境中剥离出来,使学生从抽象和归纳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
张彩辉老师说:教学活动及练习设计方面,要结合学生学情链接生活,唤醒感性经验。从直观比较引出面积的大小,再结合“数”来描述面积单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不同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做到度量单位学习的一致性。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触摸等操作感受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度量意识。
郭小霞老师指出:教案上设计的“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环节非常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对于学生易混淆周长与面积的含义这一问题,郭老师谈到可以通过形象的歌诀(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周长求长短,面积求大小)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记,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这一方法形象易记,大家纷纷点赞。
朱洪涛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区分周长和面积。 1.可以用课件展示,一个长方形平面既有面又有边,把它的边抽象出来,把它的面隐去,这就得到了一个具体的周长。 2.用一根绳子围绕着边绕一圈,然后再打开,这样学生认识到这个边是个一维的东西,这种方式都是非常好的,这就解决了面积和周长一起看到的问题。
中心校曹顺杰主任总结: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首先是认识“面”,然后是“面”的大小,即面积;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注重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强化概念的比较和辨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同时还增强了小学数学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教无涯,研无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依托中心校暨教育集团集体教研的平台,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努力建构高效课堂,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通讯员 朱建成 郑新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