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 教研引领成长——漯河市郾城区小学数学中心教研活动在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成功举办
为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工作,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进一步深化一线教师对“问题引领教学”的理解,2024年3月21日,由漯河市郾城区教育局主办、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承办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漯河市郾城区教育局教研员赵德钊和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关娜出席活动,该区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和骨干教师及二实小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第一议程是“课例展示”。来自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的王艳辉老师执教《分数的意义》,陈玉秀老师执教《比例的意义》。
在第二议程互动评课环节,两位授课教师分别汇报了教学设计思路以及研课、磨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各学校代表进行评课,这样的有效互动评课既加深了教师们对于教材的理解,也拓宽了执教教师的教学思路。
研讨活动第三议程是“同备一节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同备二年级下册第60页的《有余数除法》,备课现场,老师们各抒己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在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上精思细研,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探讨中凝聚出课堂的共识。
研讨活动最后一个议程是由漯河市郾城区教育局教研员赵德钊开展专题讲座《设计好问题,促进高质量教学》。赵老师指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程改革倡导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和合作,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合作的重要外显形式。他强调,教师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要求,深入了解学情,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注意问题的设置“宁小勿大”,要符合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踮起脚尖能够得着”,要有指向性和启发性,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层层抽丝剥茧”。他呼吁老师们把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教学技能,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贯彻新课程理念。
“研之深,方可行其远。”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扶手,是教学质量的助推器,更是教师成长的源泉。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交流思想,分享智慧,收获满满。该教研组成员也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找准“研”途方向,落实生本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通讯员 李洁 陈玉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