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浸润人心——漯河市郾城区李集镇初级中学举办国学知识竞答比赛
河南省教育网
2023-12-01 09:54:29
国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实,更是一种社会需要。2023年11月30日,漯河市郾城区李集镇初级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知识竞答比赛。本次比赛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对国学的热爱,同时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
比赛于2023年11月30日下午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各班级的优秀选手们纷纷展现出了自己的国学风采。在场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了比赛中,使得整个比赛过程充满了紧张而欢乐的气氛。
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采用淘汰制,通过抽签决定对手,每场比赛设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环节。在必答题环节中,选手们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在抢答题环节中,他们争分夺秒,展现出了卓越的反应能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8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决赛同样设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环节,同时还增加了观众互动环节。在决赛中,选手们更加激烈地竞争,观众们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选手们的知识储备和临场发挥能力让在场的师生们赞叹不已。
常听人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缺乏“诗意”的时代,学生们对诗词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优美的韵律和深厚的意涵,恨的是总要熟读方能成诵。比如,屈原作《离骚》,借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楚国兴衰至死不渝的关切,“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杜甫写“三吏”“三别”,希望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幸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才是心志所在。理学家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是学问文章要有源头,要有对代代相传的儒家经典的学习和思考。 承载理想与抱负,传递思想与观念,古诗文不仅朗朗上口,更直指人心,这是我们今天倡导全社会读诗、爱诗的缘由。捧起书本,张开口,朗读那些精当的文字、优美的格调和韵律,应该成为追慕先人心志的共同习惯。
(通讯员 郭鑫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