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业有专攻,“研”讨共前行——漯河市郾城区第三初级中学数学科组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教师而言,更是需要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学习之心。为了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夯实老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10月31日,漯河市郾城区第三初级中学数学组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
有生命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在这次活动中,三位讲课老师在课堂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调用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新知探索中。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演说,而是师生共同呈现的精彩。
靳晓丽老师所讲授的《有理数的乘方》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尤其从数学角度出发,启发学生理解乘方,重视学生概念理解的探索过程,能够感染到学生,真正地做到了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尤其是电子白板的运用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让人印象深刻。
杨瑞敏老师执教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明确,课堂语言简洁清晰,学生参与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利用多种证明方法证明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做题能力,教案中设计了形成性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巩固。
栗艳红老师执教的《切线长定理》通过复习切线的定义,切线的判定,切线的性质和常见辅助线做法,让学生巩固旧知;以平面内一个已知点画已知圆的切线引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过圆外一点可以画圆的两条切线,从而给出切线长定义,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猜想,证明,得到切线长定理,并深刻剖析基本图形,通过例题和练习的变式训练,让三角形和四边形在圆中遍地生花。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听课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记录并反思,总结每一堂课的精彩和不足之处,并在评课活动中抒发各自的见解,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每一位老师都能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每一次听评课都是一种磨砺,一种收获,一种成长,是教师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前路光明而漫长,教学之路上,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探索,不断进取。
(通讯员 张钰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