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明师 再做名师——淇县苏琳琳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第一次主题活动
欲做名师,必先成明师。2024年4月23日,淇县苏琳琳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开展了第一次主题活动。主题为“先做明师,再做名师”,活动由主持人苏琳琳老师主持,核心成员和部分成员参加,同时主持人在线上对全员做了强调和安排。本次活动重点梳理了工作室前期的研修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四类:研读课标、专业提升、课例研究和教学反思。
一、研读课标
首先,苏老师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课标的重要性。她指出,课标好比是车的导航,它明明白白地告诉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怎样教,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走弯路,走岔路,最终顺利到达目的地。老师们不重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运用,就好比开车走生路不用导航,很容易迷失方向。作为教师,如果不研读课标,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仅凭一本教材去上课,那绝对是一个毁人不倦的老师。所以老师们在备课时,一定要研读新课标,要反来复去逐字逐句读,在工作中,我们要将其作为案头书,唯有如此,才能精准掌握课程的核心思想和精髓。但如何让课标在课堂中落地,是我们许多教师的困惑和难题。针对此问题,工作室将具体研究课标中的五个点。1.英语核心素养;2.情境教学法;3.英语学习活动观;4.从文本解读方法入手研究阅读教学模式;5.教—学—评一体化。以此五点融入课堂教学,探索课改新方向。
二、专业提升
接着苏老师强调,专业素养是教师的根和本,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工作室的重点工作。针对老师们目前比较薄弱的能力,工作室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1.学习课堂口语,开展每日一句打卡活动;2.阅读专业书籍,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3.用四线三格贴练习粉笔字,学习简笔画;4.学习板书设计;5.学习作业设计;6.写教学论文,先在《淇县教研》上发表,进而在各大刊物上发表;7.做教学课题研究。
三、课例研究
苏老师指出,课堂是教师的道场。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课堂自然承载着非比寻常的重任和意义。可以说,教师真正的高光时刻,是他站立于课堂之时。因此工作室将重心放在研究课堂教学上。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学习各级名师优质课;2.工作室成员分组磨课,上优质课、说课、评课、交流;3.校际送课、研讨;4.参加各级优质课比赛;5.制作微课。
四、教学反思
最后,苏老师强调,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因此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工作室将十分重视培养成员们撰写教学反思。具体分为以下四种反思:1.课后反思。即在教案上每节课后扎扎实实写好反思;2.阶段反思。每月月底对本阶段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也可写教学困惑,大家一起研讨;3.学期反思,学期末对本学期教学进行反思总结;4.学年反思。每学年结束后对本学年教学进行总结反思。
教学是关乎专业成长的事业,教师的每一次自我建设,每一点自我提升,都可能会让他的课堂发生一次“微革命”。每一份专业学习都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点,点点相连,便构成了他教育生命的轨迹,也决定了他教育生命的质地。在教育之路上,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渺小的,但如果能抱团成长,集体的力量足以成为火炬,照亮教师,点亮学生。苏琳琳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将立足教师专业成长,扎根课堂教学研究,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共建共享,共进共荣,先成明师,再成名师,形成辐射引领,为淇县英语教学贡献应有力量!
(通讯员 夏常玉 苏琳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