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浚县长丰小学:聚焦“双减” 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教育网
2023-06-06 08:04:17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了贯彻落实浚县县委、县政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浚县长丰小学以“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切入点,突出一个引领、两个提升、五项举措,成效显著。
突出特色引领。2016年,我校同湖北武昌实验小学结成了 “新自然教育发展共同体”,确立了“自然、灵动、本真”的办学理念,它不仅成为学校“双减”落地的定海神针,而且促进了我校的特色发展。
促进两个提升。一是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学生减负,教育提质的主阵地、主战场就是在课堂,课堂教学永远是学生发展的“正餐”。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堂”真正变为“学堂”。学校大力开展了讲、议、评课、师徒结对和综合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学校连续多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二是提升常规管理的实效。我们深信:常规管理犹如家常便饭,最能长血长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了“恒、细、实、新”四字管理新模式。“恒”就是常态化、经常化;“细”就是关注细节;“实”就是重在落实;“新”就是常规管理有新意。精细化的管理,取得工作新突破,并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落实五项举措。“双减”的最终目标是回归教育的本真,顺应天性,发展个性,五育并举,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固根”教育,落实了“双减”的根本任务。首先是强化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增设了十项家庭德育实践作业。期末3400多名家长参与德育评价,效果显著。其次是大力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我们提出了“见人问声好”比100分更重要。学期初的十条基本礼仪和八个好习惯,人人会背会写,入口入心,极大提高了孩子的基本道德素养。三是构建了最新的“双减”评价新体系。把教学评价和德育评价有机结合,凡是学生做不到、看不见的均不作为具体评价指标,学校以德育成长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德育评价新路子。
二是“新三好”教育,提高了“双减”的效能。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我们提出了“新三好”。即睡得好、玩得好、学得好。为了让孩子睡好觉,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如每周三无作业日、快乐星期天、大书包变成小书包等,充分解放孩子的睡眠时间,同时,学校要求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增加素质作业量,即劳动作业、体育作业、写字作业、阅读作业、思维作业、德育作业和鉴赏作业等。
为了让孩子保持玩的天性,我们打造了一个儿童乐园,给孩子们创造了“撒撒野”“疯一下”的机会,带来了释放“野性”的满足,还给了孩子们一个真实、难忘的童年。
为了让孩子学好,我们着力四项重心工作,即读好书、写好字,上好课,唱好歌。
三是多元评价,抓牢了“双减”的牛鼻子。我们深深懂得:只有抓住评价改革这个“源头”和“牛鼻子”,“双减”政策才能更好落地。对我们小学而言就是严格按照“双减”政策要求,采用等级评价。为此,学校在原有书面形式的基础上,增设活动评价、体验展示评价、家长评价等内容。
四是课后延时,增强了“双减”的地头力。课后延时是“双减”落地的策略之一,要始终坚持5+2和1+X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首先要保障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没有1的保证,X就可能成为花架子。为此,我校提出了回家不留书面作业的基本要求,就是严防课后服务成鸡肋,回家仍要做作业的尴尬。为了让孩子个性发展,我校开设了30个丰之梦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海报,自由选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师生及家长一致好评。
五是结对帮扶,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双减“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回归本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让老百姓的孩子上家门口的好学校。
2016年9月,我校就与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结成”新自然教育“发展共同体;2020年6月,我校和鹤壁市淇滨小学、石桥小学结成”以爱育爱教育发展共同体“;同时,我校与黎阳双庙学校,卫贤裴赢中心校、小河石营小学等结成联谊对子,共享管理经验,共建有效课堂,不仅深化了”双减“工作,而且有力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通讯员 陈开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