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航——商丘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简报(第二期)
盛夏七月,骄阳炙烤大地,商丘工学院学子的实践热情更胜骄阳。他们或组队集结、或单人启程,以社会责任感为引,奔赴暑期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用脚步勾勒奋斗轨迹,以行动书写青春答卷。
6月27日,土木工程学院“时空笺语”实践团在A6会议室举行出征仪式,邵仁杰老师携全体成员明确“古建筑保护传承”核心目标。此次实践将专业知识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成员们将以建筑专业视角探索保护路径,用测绘、记录等方式为传统建筑建档,助力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延续,彰显青年守护历史的担当。
6月28日,“乡居智行队”深入洛阳市西窑村,开展乡村环境与民居调研。队员们走街串巷,勘察民居设施、记录房屋结构,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居住需求,收集改造建议。在西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合影中,队员们的身影与村庄背景相映,他们用双脚丈量乡村肌理,为乡居优化积累一手资料,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扎根。
6月26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平新响”实践团在知行书院启动出征仪式,邓巧、王志印老师带队,8名队员以“深挖地方戏曲·助力非遗传承”为使命。仪式上,老师们解析四平调艺术价值,队长代表团队承诺以田野调查、影像记录等方式活化非遗。这群青年正用行动探索传统戏曲的现代传播路径,让四平调在创新中焕发时代光彩。
6月28日,袁娜、王思晴老师带领红领巾实践队走访谢庄、李楼等村庄,聚焦留守儿童成长现状。成员们入户访谈了解家庭困难,与孩子们共做手工、玩游戏,在欢声笑语中传递温暖。“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们更懂实践的意义。”队员们表示,将持续关注留守儿童需求,让关爱成为长效行动。
6月27日,“探韵鱼灯”实践队在虞城县“豫见小站”工作室开启非遗探索。传承人王站介绍,商丘纸鱼灯由传统鱼灯改良,融合纸雕技艺简化制作流程,更易普及。在张金悝老师指导下,队员们裁纸、拼接、装饰,历时数小时完成鱼灯作品。指尖翻飞间,他们不仅习得技艺,更被非遗创新的智慧触动,为后续深入研究埋下伏笔。
征程已启,初心如磐。商丘工学院各实践团队正以专业为帆、热忱为桨,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领域深耕细作。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诠释担当,让青春在时代浪潮中奔涌,书写着当代青年多元奋斗的鲜活答卷。
(通讯员 邵宏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