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计划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

大河报 2024-03-06 09:53:49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源,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之一。

具体到河南,目前的就业形势如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有何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就业目标,应该作出何种战略规划和采取哪些关键举措?

我省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长林教授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他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进一步强调了就业要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的战略安排,并明确提出“多举措稳定就业增收”的战略重点和关键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王长林表示,当前,我省大力推动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落地,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防变量、提质量、兜底线,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保持基本稳定。2023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9万人,高校毕业生综合就业率90.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8.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28.8万人。2024年,省委、省政府持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计划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总体上看,我省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就业形态涌现,就业领域一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给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带来挑战。”王长林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篇布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现实需要,需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多措并举共促高质量充分就业。

以高质量就业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就业创业,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保持经济拉动就业能力,实现经济转型与就业转型同步,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同步,以高质量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突出政策协同,强化政策落实。继续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以及就业专项等政策对就业的协同支持。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坚持就业优先,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群体、灵活用工和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就业工作,为重点就业群体高质量就业提供充足保障。

激发企业活力,千方百计助力企业稳岗扩岗。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成效突出企业,要及时兑现发放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大助力企业稳岗扩岗的贷款服务支持,提倡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稳岗。

提升就业能力,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紧盯产业链岗位需求推行人才培训模式,构建全产业、多层次、广覆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网络,持续细化完善人才培训评价支持政策措施,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技能成才,千方百计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

完善促就业保障制度,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进一步完善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对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加强风险防范,多点开花稳民生促进再就业。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快建设积极稳健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省级基金统筹制度,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完善多层次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以高危行业农民工为重点,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