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外省专家如何评价河南这项工作!
河南省教育厅
2021-04-12 13:50:11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教育系统迅速反应,果断行动,以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深入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凝聚师生价值认同,使抗击疫情成为最厚重的思政大课和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广大师生接受了深刻思想洗礼,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为巩固教育成果,打造德育品牌,进一步激发干部师生干事创业劲头,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图强斗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持续深化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工 作 安 排
(一)深化研究,推出理论成果
1.加强课题攻关。围绕“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的方法路径、机制体制、探索创新进行理论研究,鼓励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围绕如何有效利用时政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
2.组织成果展示。围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运用“大思政课”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充分展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全省教育系统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人事物情进行全面整理挖掘,进行全面成果展示。
3.开展关联研究。做好河南“抗疫实践”基础的“抗疫精神”总结与提炼,增强“抗疫精神”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等具有河南特色的系列红色精神谱系研究。
(二)深挖党史,拓展学习教育
4.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将“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活动有效结合,挖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灾难应对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结合百年来我们党牢记性质宗旨、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教育引导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坚定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三)深植情怀,讲好思政大课
5.融入思政教学。发挥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领航作用,将疫情教育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重点内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重点,有重点、分层次持续深化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
6.讲好大思政课。要紧扣时代特点,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结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结合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讲好抗疫这堂“大思政课”。
7.纳入技能大赛。将抗疫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等内容,作为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的重要选题,引导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善用时政讲好思政课。
8.推出网络精品。将抗疫教育宣传一线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学生骨干,在省内主要媒体通过微访谈、微直播、微视频等方式,深入报道其典型事迹,全景呈现其精彩瞬间,推出一批适应师生接受习惯和特点、易于传播、乐于分享的网络视听产品。
(四)深度总结,做好案例征集
9.凝练优秀案例。做好疫情发生后全省教育系统围绕“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教学与防疫工作双驱并行中涌现出的亮点与典型的挖掘和梳理,征集一批体现活动主题、反映师生心声、符合网络特性,让一线教育工作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具有较强启示、借鉴、推广价值的精品案例,通过主流媒体平台全面宣传展示。
(五)深入学生,创新日常教育
10.抓好思想引领。用好抗疫这个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结合开展体系式学习,搭建学习平台,以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少先队活动以及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强化使命担当;搭建实践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师生到卫生防疫、医院、社区等实践基地受教育、长才干;搭建文化平台,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社团巡礼月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让爱国主义成为校园主旋律、最强音。
11.深化学风建设。主动适应师生交流模式新特点,以优良学风为引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关心时事、胸怀祖国、建功时代的意识;完善网络教育资源,积极推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疫情地区生源学困生关怀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深化疫情下优良学风创建,引导形成崇学乐学、勤学善学的学习氛围。
12.促进心理健康。注重校园半封闭状态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疏导、培训与服务工作。构建全覆盖、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5.25”心理健康月等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水平。
(六)深察民情,办好师生实事
13.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抗疫中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梳理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各单位科学管理的信息化与高效性。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电子信箱等适当方式,掌握一手资料,听取意见建议,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14.办好师生实事。聚焦师生利益诉求,制定“我为师生办实事清单”,切实提升师生满意度。建立多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强对涉疫情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能力、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促进受疫情影响家庭的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5.健全长效机制。放眼师生长远利益,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联动机制,制定有利于各部门联动发展的政策,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共生合力,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旁 观 者 说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典范

陈春芝,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审专家,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衡水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现任河北省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作为一名河北的中学政治教师,我对去年抗疫紧要关头河南的“硬核”防疫措施印象颇深,对抗疫期间河南教育“铁军”的担当和成就深感敬佩,在日常教研教学和命题时,曾多次引用相关事例。
现在的高中生都是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这一代年轻人亲眼见证了中国交出的这份抗疫答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他们心中是自觉生根发芽的。
但他们的思考力、判断力,与“60后”“70后”印象中的十七八岁孩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种照本宣科的“读文件”式思政课不仅没有市场,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新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4个学科核心素养,关键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真谛,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行动自觉。
具体如何做?河南“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就给出了很好的指引。比如:用好抗疫这个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以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以及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强化使命担当;搭建实践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师生到卫生防疫、医院、社区等实践基地受教育、长才干;搭建文化平台,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社团巡礼月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让爱国主义成为校园主旋律、最强音;等等。这项活动,可谓是“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典范,对高中阶段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化危为机的生动哲学课

吴昕炜,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珞珈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政治哲学及批判理论。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
中华民族素有化危为机的哲学大智慧。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精华,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用化危为机的实践书写着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辉煌篇章。
在当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党员干部,要重视辩证思维,把握“危”和“机”的辩证关系,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去年号召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今年又进一步深化开展此项活动,运用和体现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通过这一主题教育活动,教育系统的广大师生也将更深刻地理解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面对灾难,中华民族的选择从来都不是退缩,而总是勇敢地迎难而上,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战胜一切挑战。历史和现实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从灾难中奋起,于逆境中前驱,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如果能从哲学思维层面读懂“把灾难当教材”的真谛,我们就会发自内心地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感到自豪!
善用、用好抗疫这堂“大思政课”

吴映平,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长期在民族类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曾荣获首届西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论述,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我就一直在思考“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在哪里?如何真正做到“善用”?
自2020年年初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们形成并坚持“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交出的这份抗疫大考的中国答卷,有人民的英雄、有英雄的人民,正是最鲜活的“大思政课”素材!
为上好这堂“大思政课”,2020年3月至今,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领全国风气之先,连续两次发文组织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并把疫情教育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重点内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重点,有重点、分层次持续深化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
这种好经验、好做法,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急需的。如能以此为契机,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大思政课”,将抗疫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材、融入课堂,无疑会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加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值得在全国教育系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