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看咱省这几位资深教师带来的生动案例

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 2021-03-05 09:47:01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组织全省高校上好2021年春季开学第一课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进一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经研究决定,组织全省高校上好2021年春季开学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好“第一课”、上活“第一课”,引导全省高校师生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强化使命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以奋进姿态开启2021年春季学期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二、 重点任务
 
  1.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讲好初心使命。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省高校要深刻领会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目作为重要参考,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理直气壮弘扬党史浩然正气;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发奋成长成才,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
 
  2.围绕脱贫攻坚宣传教育,讲好时代责任。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隆重举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战役的伟大胜利,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全省高校要把脱贫攻坚宣传教育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师生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根本原因在于“七个坚持”,关键因素在于“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要向师生重点讲述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来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学校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抱负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结合,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
 
  3.围绕学习“卫国戍边”英雄,讲好青年担当。“卫国戍边英雄”事迹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日益形成。要抓住这个关键有利时机,利用课堂、报告会等多种渠道,向广大师生讲好英雄故事,传递奋进力量,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教育引导师生学习英雄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崇高品格,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师生立足本职岗位,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就;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英雄身上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学习英雄、誓做英雄,号召青年学生担当尽责,努力奋斗,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4.围绕抗疫主题教育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省高校把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各高校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开学初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对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成果。要通过中西方对比,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讲清楚教育战线广大同志在抗击疫情活动中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学生的青春“蝶变”,讲清楚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进一步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把这项活动作为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有力抓手,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推动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在全省学校唱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要把上述“四个围绕”的重要任务作为学校书记、校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学院书记、院长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切实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确保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取得实效。
 
  2.强化责任,抓好落实。上好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各高校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党委宣传部门和各学院党组织具体负责落实。原则上各高校应在春季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开学思政第一课授课任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此期间将组织随机听课、随机抽查,适时检查各校开展情况。
 
  3.加强宣传,做好总结。各高校充分利用校内各类宣传媒体,对授课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同时对讲授过程中涌现出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模范人物进行集中报道。要对此项活动开展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全面梳理,及时总结提升,并于3月底前将活动工作总结和优秀课例报送至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
 
  2021年3月2日
 
  怎样上好“开学第一课”?
 
  河南高校的专家、老师们
 
  这样说
 
  ↓↓↓
 
  河南大学
 
  李世平,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本科生、研究生辅导员,曾任院团总支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
 
  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等五位戍边英雄荣誉称号。五位戍边英雄的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他们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每位中国人。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更要致敬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和爱护英雄,向青年人讲好“戍边英雄”故事,厚植青年人的家国担当和爱国情怀。
 
  一要围绕时代背景,讲好英雄存在的意义。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对英雄礼赞和推崇,拨动民族精神殿堂的灯火,有助于激发每一位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激励大学生希望自己成为英雄的动力。
 
  二要围绕英雄故事,讲好英雄精神的内涵。英雄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崇高品格,他们敢打硬拼、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革命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新时代召唤我们,只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要围绕学习教育,传递好英雄精神的力量。采取个人学习、集体学习讨论英雄的先进事迹,开展座谈、演讲、报告会等活动,教育引导教师坚守本职岗位、勤奋敬业、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顽强拼搏,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为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做出每个人力所能及的贡献;教育引导学生发挥英雄们胸怀大局、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奋力前行。
 
  2021年2月21日,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辅导员郝森林老师带领2名学生代表前往河南省延津县籍烈士肖思远家看望其父母,以行动向英雄致敬。
 
  沈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河南省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省“教学标兵”、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省科技创新人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中开展党史教育专题课《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实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之目的正当其时。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导。课堂向同学们讲清楚四大问题: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第一,“为何学”讲清楚四大目标:学习党史中坚定信心、学习党史中凝聚力量、学习党史中砥砺品格、学习党史中汲取智慧。第二,“学什么”讲清楚四块内容:伟大历史中的伟大成就、伟大故事、伟大精神、宝贵经验,深刻理解百年党史中始终不变的三大坚守:理想信念不变、初心使命不变、价值追求不变。第三,“怎么学”讲清楚四个方法: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和教育相结合、节点和常态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常态化参与并讲述三大课堂品牌“河南大学百年党史故事”“开封市百年党史故事”“100个河大学生身边的党员故事”。第四,“怎么做”讲清楚四项任务:树立正确历史观反对错误历史观、增强历史自觉提升四个自信、弘扬红色基因加强品德修养、认清历史方位砥砺奋进新时代。教学方式方法上采用“大班教学、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播放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经典视频、展示感人瞬间,师生共同查阅国内外媒体对百年历史的评价,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时政评论、情景再现和讲党史三大实践课环节,以实现入脑入心入行动。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而不改变、始终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止步、始终心怀家国情怀而冲锋在前。百年筚路蓝缕奠定百年基业,百年披荆斩棘开创百年战绩。未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体国人统一思想、齐心奋斗,我们一定最有资格、最有底气续写最辉煌的历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为了让郑航学子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卫国戍边”英雄,学校特地录制开学思政第一课《致敬英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致敬英雄》分引言、英雄事迹回放、三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讲思政微课、案例讨论、教师点评等板块。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枕戈待旦,只为万家灯火户户团圆。”
 
  “他们不惧冰雪,历经苦寒,只为祖国山河春花烂漫。”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边防战士。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冰雪覆盖的喀喇昆仑高原,才有了生命的色彩。”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讲思政微课
 
  孙彤:“他们是巍峨的丰碑”
 
  孙彤,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戍边20多年,祁发宝13次与死神擦肩。他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我的选择,但我无怨无悔。
 
  陈红军曾答应妻子,等到退役后就一起带孩子、做饭、钓鱼……然而他们的爱,永远凝滞在了彼岸。
 
  年仅19岁的陈祥榕在战死前,还趴在营长身上,用血肉之躯护着战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他写下的战斗口号。
 
  在牺牲的四名烈士中有两名是我们河南人。
 
  一位是肖思远,他曾在日记里写: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还有一位河南好男儿名叫王焯冉。危急时刻,他将战友猛地推向岸边:“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
 
  英勇的边防战士,把鲜血和生命留在了喀喇昆仑,筑起一座座巍峨的丰碑。
 
  侯丽羽:“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
 
  侯丽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那之后,很多官兵在头盔里、衣服上,写下“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陈祥榕所在的连队服役期满的士官们全部主动要求留队。王焯冉所在团的18名女兵3次请战。肖思远16岁的弟弟,下定决心,年满后接替哥哥入伍。陈红军的妻子坚强地说,我要把孩子好好养大,让他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他们远走边关,以身许国,是因为他们有小家的情怀,更有大家的境界。
 
  养儿从军一纸归,壮志未酬魂先回。边防战士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难忘。
 
  孙魏:“他们勇敢无畏,只因责任在肩”
 
  孙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每一位战士都是一块昆仑石,每一位战士都是一座界碑,他们不畏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斗争局势,用生命捍卫国土,确保祖国领土不受侵犯!
 
  他们秉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集体负责、对个人负责”的信念,不放弃每一寸土地!
 
  边防战士们做到了“此生丹心照西土、愿为山脊为栋梁,今生为国守家园,不负华夏好儿女”!
 
  黄河科技学院
 
  韩树栋,黄河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河南省国防教育师资库讲师。发表学术文章60多篇,获奖20多篇,主编或参编书籍6部,立项课题6项。
 
  “三个起来”做好脱贫攻坚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了解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让学校相关的宣传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更接地气,让年轻一代“读懂中国”,以下是具体做法。
 
  一、把学生思想统一起来
 
  利用思政课、班会、党(团)课等各种时机,重点做到“四个讲清”“两个必谈”。“四个讲清”,要对大学生讲清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讲清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讲清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把握的重点内容,在释疑解惑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两个必谈”,要让学生必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脱贫攻坚工作,必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让大学生在亮思想、谈认识、表态度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把学习氛围浓厚起来
 
  让学生观看学校师生以黄文秀同志真实事例改编创作的大型原创舞台剧《心中的长征》,来感受作为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致力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感人事迹。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站、公众平台等媒介,积极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最新政策,及时报道脱贫攻坚工作最新动态,真实感受脱贫攻坚工作最新成就。组织举办“脱贫攻坚,歌颂党恩”诗歌朗诵会、书画摄影展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浓厚学习氛围。组织开展“话家乡变化,看脱贫攻坚”演讲比赛,用身边人、身边事等鲜活事例感受脱贫攻坚工作带给家乡的巨大变化,讴歌党的丰功伟绩。
 
  三、让教学形式灵活起来
 
  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能思善辩的优势,开展小专题研讨、小范围对话、小讲坛授课“三小”活动,采取“热点辩论”“一事一议”等形式,让大家在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讨论中提高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典型激励作用,让他们走上前台,现身说法。邀请首届“河南最美大学生”、河南金漠湾实业有限公司创办人、校友马维祥给学生谈助力家乡脱贫工作体会。搜集整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上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相关内容,制作成“口袋书”,方便大学生了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