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呼吁给家长孩子减负

东方今报 2021-01-18 10:46:16
  各位家长,你曾因为“陪娃写作业”生过气吗?对于这份下班后的“工作”,曾有家长感言:就像每天都打两份工,下班比上班更痛苦!
 
  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发起了“征程十四五 百姓有话说”征集活动,在关于“教育”的话题中,有接近一半的参与网友都提到了这件事。在家长们看来,不是不关注孩子的成长,只是有时候老师布置作业时失了“度”,将“孩子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1月16日,记者也把网友们的呼声传递给了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话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提出了哪些建议呢?
 
  减少家长陪写作业、建教材回收机制……
 
  【期盼1】“希望更多传统体育走入中小学课堂”
 
  “不久前,太极拳申遗成功,意味着太极拳受到的关注度会更高,获得的支持将更大,国内外的太极拳爱好者会更多。”郑州市民陈宇建议,我省有关部门应该将太极拳等更多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并加大推广。
 
  在陈宇看来,除了太极拳外,还有更多的传统体育需要关注,并让其走入中小学课堂,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培养爱国情怀,还能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能更好地传承这些传统体育。
 
  【期盼2】“给学生减负,减少家长陪写作业”
 
  “在我身边,不少小学生家长每天下班后回去,都要投入很大精力陪孩子写作业。”网友“凤华”期盼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减少家长陪写作业。
 
  “凤华”表示,不少一、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小孩做作业要做到晚上10点多,甚至11点才能写完。作业做到这么晚,一方面跟孩子的写字速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小孩子的作业实在是太多了。
 
  【期盼3】“更多教材能够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几乎每一位学生每学期都要购买教材,但对于一些用过的教材来说,直接当废品卖掉是极为可惜的。”省内某高校大学生小李表示,每到毕业季的时候,高年级的学长都会有大量教材等书籍当废品卖掉,其中大部分都是八九成新的书。
 
  针对大学教材的购买和使用,小李建议,学校方面可以设置有偿或者无偿的教材回收点;同时,可以根据教材回收情况,在教材购置时由学生选择是否使用回收的教材,或提供给家庭贫困的同学使用。
 
  【期盼4】“建立专业机构,帮助家长疏导心理焦虑”
 
  “每天一到辅导作业的时候,家里的气氛可以用’剑拔弩张’形容。”网友小陈是郑州一位高中生的家长,他希望主管部门成立专业机构、协会,或者定期组织教育专家,为家长提供咨询,帮助他们疏导心理焦虑。
 
  小陈告诉记者,因为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排斥心理,自己和妻子都十分焦虑,但不知道如何处理。“我们和老师、其他家长沟通,了解到不少家长都有这种心理。主管部门是否能关注一下,发挥教育专家资源,为我们提供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小陈说。
 
  【期盼5】“希望多开一些高端会议,提高本地区学科竞争力”
 
  河南某高校教师认为,中部地区高校依然存在人才不足、人才流失等现象。
 
  “和南方同类大学相比,我们省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科研资源、工资薪酬、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差不少,希望下一步能够增加制度留人、平台留人、待遇留人的力度,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他说。
 
  此外,另一位高校教师建议,多在本地召开国际、国家性行业会议或论坛,宣传本地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同时助推地方会议经济的发展。

  省人大代表胡善信:
 
  “作业”更多应当在课堂、在学校
 
  省人大代表、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党支部书记胡善信认为,“作业”更多应当在课堂、在学校,可能各科老师留的作业并不多,但加在一起就有点“超量”了。
 
  “现在书本上的知识越来越难,之前就有家长抱怨过,自己是博士,都做不对课本上的题目,更别说农村的孩子,父母本身就没什么文化,辅导不了孩子。有些学校还让家长用手机拍视频在APP上做作业,这对于一些农村家长来说,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有难度的。他们平时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很多是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到,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在胡善信看来,基层学校课业负担本就很重,应当鼓励孩子在学校完成作业,多上一些体育、美术、音乐课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不是让家长和孩子都埋进作业堆里。
 
  “学校就是学校,家校的分工很明确,教学内容应当放到学校去完成。”胡善信认为,应当让家长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养成良好习惯上。
 
  省政协委员邢怀章:
 
  “陪孩子写作业”容易导致依赖心理
 
  “青春应当是蓝天白云草地,唱歌、跳舞、书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大堆作业和各种拍照、APP。”省政协委员、青年书法家邢怀章对记者说,现在学生作业还比较多,再加上老师要求家长陪着做作业,等于同时拴住了两代人。
 
  “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培养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而不是简单坐在一块帮着写作业。”邢怀章认为,让家长陪孩子做作业,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同时让学习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而“独立性”和“自主性”恰恰是应当从小培养的性格因素。
 
  “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虽然老师也会要求家长陪着写作业,但我还是鼓励孩子独立完成。”除此之外,邢怀章说,作业写到晚上10点多,周末也没时间出去玩,这样对于孩子身心的成长都不利。因此,是时候该给孩子和家长都“减减负”。
 
  “应当把课后尤其是周末的时间交给‘德育’,引导去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或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区分好‘学和玩’,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邢怀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