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将加快推动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大河报
2020-12-30 11:08:5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即将开启,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上,12月27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2月29日上午,中共河南省委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通报全会精神,回答记者提问。
盘点
回望“十三五”看看咱河南这五年
过去五年河南都取得了哪些方面亮点,又有哪些经验?
发布会现场,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德亚介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五年,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河南“换挡不失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过4万亿元、5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连续跨过7000美元、8000美元两个大台阶,财政总收入实现超6000亿元的突破;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城镇化推进速度全国领先,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67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以上,发展新动能显著增强,PM2.5、PM10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超过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左右;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强化,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亿元、居中部地区首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区域性贫困问题有效解决,30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区基本建成,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7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超过3.4万亿元;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成效;经历了疫情大战大考,交出了“硬核”答卷。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增强。
目标
河南“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河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郝常伟介绍,关于2035年远景目标,省委提出坚持“两个高质量”,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现代化河南。其中,“两个高质量”,即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四个强省”,即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开放强省;“一个高地”,即中西部创新高地;“一个家园”,即幸福美好家园,这顺应了亿万中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
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郝常伟介绍,可以概括为“实现八个更大”,即全国新增长极培育实现更大突破、中西部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更大跃升、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大作为、乡村振兴实现更大成效、文化软实力实现更大提高、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实现更大进展、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治理效能实现更大提升。“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争创一流,就一定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开创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局面。”
民生
增收、就业、教育、养老等领域定了哪些“小目标”?
河南在打造幸福家园、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介绍,全会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幸福美好家园、“十四五”时期把“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作为重要目标。
具体来说,在增收方面,重点是围绕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通过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增加中低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等制度安排,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过高收入群体进一步得到合理调节。
在就业方面,“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新增就业超过了670万人,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河南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做好扩容量、优结构、提质量三篇文章,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在教育方面,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更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针对“大班额”“上大学难”等问题,未来五年将在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再布局建设一批应用技术型本科和职业教育本科学校。
在社保方面,在落实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健康方面,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健康中原行动,通过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等举措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动乡镇、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升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在养老和托幼方面,围绕解决好“一老一小”突出问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三育”成本,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托幼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让老人安度晚年、孩子茁壮成长。
经济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如何稳经济?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我省将重点从哪些方面稳定经济增长?李迎伟介绍,将从抓投资、促消费、强实体、防风险4个方面着手。其中,聚焦产业、交通、能源等领域,重点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西气东输三线中段(河南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积极推进洛平漯周高铁项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明年将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家电更新等方面政策,培育发展“互联网+”等新兴消费业态,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目前我省市场主体实有总数已经达到776.2万户,明年将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让利政策,进一步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功能,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同时,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推动成熟企业挂牌上市;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突出抓好高风险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识别、监测和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互联网金融活动,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农业
农业大省,河南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有近5万个行政村和近5000万农村人口,未来将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介绍,我省要将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打造“豫麦”品牌;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基础支撑,大力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关键抓手,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依法保护进城落户农民权益;把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创新
打造创新高地,河南将如何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省将采取哪些举措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英锋介绍,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全面贯彻省委全会精神,把科技创新作为全省发展的战略支撑,围绕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这个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创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全力激活以创新为内核的发展动能。
其中,大力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锻造工程,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做强创新“引擎”,夯实创新根基;通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努力占据“头部领域”、掌握“头部技术”;通过实施创新载体提质工程,强化郑洛新自创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放大自创区“头雁效应”。此外,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人才强省、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多方位提升创新服务,努力打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事业百舸争流的社会氛围。
黄河
确保黄河岸绿意浓,河南未来5年“计划表”是啥?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未来五年,河南将构建怎样的生态格局?以确保黄河岸绿意浓。李迎伟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这一重要论断把黄河生态保护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我省来说,既是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未来五年,我省将着力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重点在“防”“治”“建”“调”“管”5个方面聚焦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