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省教育这项工作整体发展水平已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 2020-12-26 10:11:09
  12月2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宣读了省长尹弘就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批示。尹弘在批示中指出,近年来,全省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霍金花副省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收官交账任务,变革是深层次的、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许多做法是开创性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讲话中表示,“十三五”期间,河南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突破性进展,整体发展水平已居于全国前列。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第一大省,取得这些成绩是难能可贵的。
 
  在12月18日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举行的第五次部省联席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我省教育事业近年来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总结的9点成绩中有5条讲到基础教育,说河南在教育脱贫攻坚、控辍保学、消除大班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两个大课间”、疫情期间复学复课、教师工资待遇提升等方面都创造了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河南是全国基础教育第一大省,全省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77万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达到2275万人,教职工155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对全国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系列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各项工作,围绕学前教育深化改革、义务教育提高质量、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基础教育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收官交账任务,变革是深层次的、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许多做法是开创性的。
 
  一、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基础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公民受教育机会持续增多。截至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将分别达到90%、96%、92%、96.1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打好控辍保学攻坚战,做到了应返尽返、动态清零,啃下了控辍保学硬骨头。本月上旬,我省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这是继“普九”之后,河南教育的又一重大成就,也是河南基础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二、均衡配置不断优化
 
  下大力气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幼儿园建设项目多年纳入民生实事予以保障,城镇小区配套园和无证园专项治理成效显著,率先建立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700所,扶持普惠性民办园8620所,学前教育普惠率逐年提升。在全国率先推出扩充城镇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两个五年规划,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校406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所,新增城镇学校学位320万个。消除大班额成效突出,全省义务教育大班额、超大班额,普通高中的大班额、超大班额,均比“十二五”末相比下降明显,分别下降了20.5、10.4、32.6、33个百分点。高质量办好河南内地新疆、西藏班,促进中西部教育融合交流。特殊教育群体接受义务教育得到有效落实,保障了特殊儿童教育起点公平。
 
  三、整体质量显著提升
 
  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系统开展了“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系列主题活动,评选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15个、示范校114个,每年评选一批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拓宽德育实践路径,公布两批共30门精品课程、20门特色课程及红色研学、文字研学、古都研学、黄河研学4条精品线路,认定了120个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每年免费接待中小学生1000万人次以上。创造“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河南模式”,1937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我省“三位一体”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注重内涵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多项成果入选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位居中西部前列。注重特色发展,“河南食育”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成为我省具有中国特色的幼教名片,青少年足球的“河南现象”也在全国打出了名气。
 
  四、内涵建设逐渐增强
 
  在学前教育阶段:学前融合教育实现全覆盖;158所省级示范园分别与316所农村薄弱园建立帮扶关系。在义务教育阶段:成立“河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创建活动。在普通高中阶段:培育了百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启动实施中小学“英才计划”,注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培养;遴选109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试点学校,成为全国较早开展生涯教育试点的省份。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确定许昌市、濮阳市、济源市开展中招综合改革试点,推广“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做法。教育信息化步入快车道,全省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疫情防控期间,发扬河南教育铁军精神,组织录播“名校同步课堂”,累计访问量达到82亿人次。
 
  五、教育保障更加坚实
 
  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生均拨款水平十年间提高4倍左右。在坚实的经费保障下,学校办学条件、教学仪器设备、校园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调剂、补充、压减、引进”等措施动态调整教师编制,出台了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现城乡统一。实施“特岗计划”,五年累计招聘特岗教师7.6万名,地方公费师范生近1.5万名。创建五级联动培养培训机制,培养名校长280名,培育中原名师117人、省级名师6200余人、省级骨干教师近4.6万人,涌现出最美教师李芳、时代楷模张玉滚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提高增发中小学教师“一补两贴”,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年平均增长1万元以上。将中小学高级职称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至8%,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可不受比例限制直接评聘。开展农村教师“两套房”建设,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深入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活动,学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实现入学公平,随迁子女实现应入尽入,今年首次全面实现了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学校安全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实现了学校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演练制度化、防范溺水责任化。统筹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制定出台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指导意见,有效破解中小学生“放学早、家长接送难”问题,群众赞誉“官方带娃、群众受益”。强力推进基础教育督导体系和制度建设,在推进义务教育中发挥了“长牙齿”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省仍然是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省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全面培养的教育理念尚未树牢,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仍然艰巨。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布局规划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仍然较大。三是保障水平仍需增强,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生均教育投入位次仍然居后,教师队伍素质与办好高质量基础教育还有一定差距。四是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能力尚待提升。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当务之急,也是办好高质量基础教育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