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双一流”该咋建?
河南日报
2020-09-04 10:55:44
“在名校4天全方位的学习研讨,针对性和实操性都很强,大家都觉得开阔了思路、更新了理念、鼓足了干劲。”9月3日,在郑州大学校级领导班子暑期学习研讨成果转化汇报会上,该校党委书记宋争辉的话让大家深有同感。
宋争辉的感受,也是河南大学校级领导班子的感受。8月28日,河南大学已先期召开领导班子暑期学习研讨成果转化座谈会,学员们表示,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十足干劲,转化为提升办学治校水平的生动实践。
据悉,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于7月底至8月初举办了郑大、河大校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先后在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和中山大学举行观摩学习研讨活动。8月3日至6日,研讨班到中山大学学习研讨,借鉴先进经验。
在对标中学到了什么?
中山像旁,百年名校,4天时间,满载而归。学员们参观考察了中山大学校史陈列馆、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等地,听取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等6场专题讲座。
“中山大学的办学理念新。”宋争辉说,中山大学有一流的意识,学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9个字上;有很深的家国情怀,把学校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拥有全球视野,珠海校区围绕深海、深空、深地构建大海洋学科群,深圳校区着力发展新医科、新工科,短短几年间形成优势学科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中山大学在党建上持续发力,全校146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拥有高级职称;配强班子,理顺“选育管用”工作机制,年均调配中层干部302人;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生均教育资源不足、工科发展短板明显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实招硬招……这些都让学员们深受启发。
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在深入学习中,学员们决心把问题查细、把差距找准。
“与部属高校相比,我们办学的资源配置能力还比较有限,对学校发展的支撑比较弱,在办学的物理空间等方面还有较大缺口,高质量实质性的国际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偏少。”宋争辉表示,同时,我们还存在学科整体实力偏弱,人才培养结构不够合理,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对接河南主导产业发展上主动融入意识不够强等差距。
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也表示,要在总结反思我们的差距和短板中,科学谋划,重点解决办学中的思想理念、精神状态、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问题。
我们的“双一流”该咋建?
今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第一个建设周期的收官之年,郑大、河大即将迎来首轮“双一流”建设的绩效评估。
学习了名校的经验后,我们的“双一流”该如何建呢?郑州大学用“七个聚焦”来回答这个问题:聚焦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聚焦一流学科这一建设核心,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人才这一关键要素,聚焦社会服务能力这一根本要求,聚焦做强做实二级学院这一关键支撑,聚焦大学文化建设这一内生动力。
“去中山大学学习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改革。”宋纯鹏说,下一步,要持续探索新的高层次人才聚集模式改革,在郑州校区谋划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生态环境等高水平学科发展平台,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