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
2019-12-07 11:57:40
12月5日至6日,2019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这是教育部首次就教育媒体融合发展召开工作推进会。会上,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15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公布,其中只有4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试点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为其中之一。政务微信排名居全国文教系统首位的省教育厅,在河南教育政务新媒体的精彩答卷上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育融媒体建设我省走在全国前列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很高。2019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提出,在教育系统开展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对于加快推进教育媒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各试点单位要主动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及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打造集统筹调度、融媒发布、舆情应对、政务服务、公众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统一平台,加快探索新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教育融媒体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教育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新媒体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省教育厅正在积极打造集统筹调度、融媒发布、舆情应对、政务服务、公众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指挥平台,构建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统筹下的河南教育政务公开办公室、河南教育新闻中心、河南教育政务融媒体运营中心、河南省教育舆情监测中心、河南省教育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河南教育图片影像中心、河南教育新媒体联盟核心成员等“七位一体”的河南教育政务融媒体体系。
据了解,首批全国15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包括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河南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等4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个高校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教育大小事先看“官微”“官博”
2014年9月5日“诞生”至今还不满6岁的河南省教育厅微信,订阅用户已经突破了300万。这个新鲜出炉的数据,为省教育厅政务微信的闪光足迹又添亮点。
截至目前,微信“河南省教育厅”今年已产出200篇“十万+”热文,单篇阅读量最高230万,一直在全省政务微信和全国文教系统政务微信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在第三方新媒体数据机构新榜发布的《2018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榜》中,河南省教育厅政务微信成为全国教育政务新媒体中唯一入选单位;省教育厅政务微博粉丝达158万,排在全国教育系统前列,今年年初入住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粉丝45万,单条播放量最高2300多万,总播放量近2亿次……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先后荣获新媒体领域荣誉30多项。
教育大小事先看“官微”“官博”,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共识。
围绕“有颜有趣有料”“网红”关键词做文章
去年12月、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发文,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如何科学定位、规范运营,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上的功能,成为摆在各地各部门面前一道必须解答的时代命题。这道题目,省教育厅正在给出答案。
科学运维,提升品质。瞄准多出精品的目标,省教育厅精心组建政务新媒体运营团队,运营理念由“快”向“深”转变,全力提升政务新媒体的内容质量和价值内涵,与此同时,制定考核标准、完善表彰体系,调动教育系统新媒体联盟的策划积极性。目前河南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涵盖全省18个省辖市教育局、10个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和120余所高校。
网民在哪,就开在哪。深刻理解新媒体传播规律,细化受众和需求,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分时期监控订阅用户数量及用户增长情况,同时结合一段时期每篇阅读量情况,重点分析用户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类,建成分众传播格局,做到精准分类投放。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统计评估,目前省教育厅政务微信订阅用户大学生占45%,家长占27%,教师占23%,教育行政人员占5%。同时,围绕粉丝数量增加与粘性增强两个维度来设立目标,使粉丝数量增加的同时,削减“僵尸”粉,留住真正需求度高的粘性用户群,实现有效传播。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上接天线,坚持正确导向,做好权威信息发布和解读回应;下接地气,坚持需求引领,畅通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围绕有颜、有趣、有料这几个“网红”关键词,几年如一日探索创新。如今,教育政务新媒体平台开通了“便民服务”“为您解答”“成绩查询”等平台端口,为网友提供便利;在开学、军训、考研、毕业等时间点,通过图解、视频、直播、小程序等形式,为群众答疑解惑;搭建好政府、学校与群众密切互动的平台,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