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投46亿元,今年河南教育要往这方面“发力”
河南商报
2018-05-14 10:57:23
5月11日,2018年全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在省教育厅召开。
从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到强化“造血”扶贫,再到打好工作“四张牌”。为确保让贫困地区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以有效激发贫困地区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一直“在行动”!

【拟投入46亿元,新建、改扩建、维修学校5600所】
“全省贫困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有33个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86.45%),所有贫困县小学净入学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100%),有50个贫困县初中净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99.98%),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与非贫困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郑邦山在会上对2017年教育扶贫工作做了总结。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67.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 8636所,其中“全面改薄”工程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822所,超过原计划建设822所,已投入资金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9.95%,
“今年,我省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郑邦山介绍到,2018年我省拟投入46亿元,新建、改扩建、维修学校5600所,重点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改薄”、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等工程,以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
多计划“并行”,为贫困地区留住人才
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留住人才也是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一大关键。
据了解,2017年,我省先后为贫困地区招聘特岗教师9300人,开展对口教师交流2500人,培训农村一线教师14余万人,每年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万名农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3.5亿元,同时,投入资金近3亿元,建设周转宿舍4700套,为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创造了条件。
2018年,我省将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为贫困地区招聘特岗教师9000名;继续实施“小教全科培养计划”, 为贫困地区免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1600名;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抓手,培训乡村一线幼儿园教师1.5万人次;全年选派支教交流教师2500名到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支教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计划投入资金2亿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3200套,帮助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住宿问题。
持续增强贫困家庭“造血”功能
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短”“平”“快”的特点,2017年我省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提升贫困县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投入资金2000万元,在每个贫困县开设“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6200人,帮助不少家庭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在涉农职业院校中建立了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招收了12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培养造就了一批脱贫致富的明白人、带头人和引路人。同时,利用国家、我省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在贫困县和全省农村招生9300多人,确保更多贫困家庭和农村学生进入国家或省内重点大学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全方位攻克贫困地区教育难关,需要持续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
记者了解到,2018年,我省将继续发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在脱贫攻坚中“短”“平”“快”的特点,努力做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
着力办好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坚持资源、资金、项目持续向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倾斜,为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培训教师1500人次;继续在贫困县开设“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对4600名贫困群众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在涉农职业院校中建立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面向贫困地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继续落实好国家和我省面向全省农村和贫困县的高考招生专项计划,努力使更多贫困家庭和农村学生进入国家或省内重点大学学习。

打好教育扶贫“四张牌”
在本次会议上,郑邦山也提出了2018年我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是打好“四张牌”。
(一)打好学生资助“保障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热线电话、微信、微博等渠道做好资助政策宣传工作,把资助政策送进千家万户,做到人人皆知,为实现应助尽助、全面覆盖打好基础。按照资助资金发放相关规定,严格范围、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将每项资助资金精准发放到学生手中,确保资助政策全员、全学段得到落实。
(二)打好改善条件“发展牌”,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夯实办学基础。
要求各地根据辖区内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阶段的不同、摘帽时间的不同、贫困深度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将教育资源持续向贫困县倾斜,特别是要注意向台前、嵩县、卢氏、淅川4个深度贫困县,以及今年申请脱贫摘帽的33个贫困县和“三山一滩”县倾斜。
(三)打好职业教育“技能牌”,增强贫困家庭造血功能。
各地要着力办好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坚持资源、资金、项目持续向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倾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免费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帮助他们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
(四)打好高校扶贫“智力牌”,助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各高校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阵地,作为贴近基层、了解民情、锻炼干部、转变作风的重要方式,在教育脱贫攻坚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涉农院校要积极承担河南省“科普工程”项目和“科技特派员”项目,对接驻地农民、农村合作社和农村企业,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家庭贫困毕业生专场双选会,根据毕业生特点,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指导,坚持“一人一策”,切实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
鼓励高校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指导员、科技顾问到贫困县帮助工作,增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