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托幼服务一体化 缓解“带娃难”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指出:持续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实事,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
此次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王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鼓励托幼一体化发展,新增托位数8万个、总数达38万个。省政协委员、焦作市妇联主席商玉文对此感到欣慰。
商玉文介绍,托幼一体化指的是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和3~6岁儿童,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上实现托儿所阶段和幼儿园阶段教育的自然衔接。为了解托幼一体化工作推进情况,市妇联组织教育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3岁以下婴幼儿对托育服务的需求面极大,有92.5%的婴幼儿抚养人非常需要专门的托育服务机构。其中,有87.1%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得政府部门开办的托育机构的高质量服务,有71%的被调查者希望公办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
“但是,目前我们的托幼服务做得还不到位。”商玉文说。一是托育服务供给不足。0~3岁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在学前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幼儿园尤其是公立幼儿园的招生以年龄为准入条件,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机构覆盖率低,难以实现普惠性。二是托幼一体化人才不足。当前0~3岁托育师资培育体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师资队伍中突出的问题为性别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失衡。当前托育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成立时间短,面向0~3岁婴幼儿教育的高校教师较少,能胜任0~3岁婴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更少。
“这几年,省里、市里都特别关注‘一老一小一青壮’,2023年我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5所、新增学位5520个,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1.8%,较2022年年底的38.1%提高了13个百分点。2024年,我市将继续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这是一个积极的、鼓舞人心的信号。”来自我市的省人大代表杨华,是山阳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她对发展托幼托育一体化服务也很关注。
商玉文委员、杨华代表建议,要整合管理模式,优化托幼一体化管理体制。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幼儿托育的管理权从卫生健康部门划归至教育管理部门已成为普遍趋势。建议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参与托育机构的管理,与卫生健康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强化政策支持,落实托幼一体化实施进程。一方面,支持引导现有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师资和硬件优势,使公办幼儿园首先建立托育班,实现“向下扩展”。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参与,鼓励其发挥自身特色,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托育服务。夯实人才基础,建强托幼一体化师资队伍。依托高校,对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改造。加强相关专业的投入,对已经在幼儿园及托育机构任职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定期培训、开研讨会等形式,更新在职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严格把控托育机构人员以及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门槛,对0~6岁婴幼儿的保教人员进行统一资格认证,并定期进行资格审查和考核。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一方面,鼓励家长参与托育服务管理,参与园所课程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另一方面,支持社区完善小区配套,建设居民方便可及、设施完善的幼儿园托育班。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扩充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调动、整合托幼机构、家庭、社区三方面的资源,共同构建和完善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