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技能人才参与到研发升级工作中

大河报 2023-03-10 11:05:10
  对于制造业大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人才短缺的现实不容忽视,尤其是生产一线存在技能人才学历普遍偏低、年龄相对偏大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能源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机电一队主副井电工班班长游弋提出建议:建立更加多元的培养体系,促使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渠道更畅通。同时通过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引导更多的青年人才参与到“技能强国”中来。
 
  【现状】
 
  高技能人才较为短缺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管理等办法。有关于技术工人待遇提升的,有关于职称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衔接的,也有关于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
 
  游弋说,各相关单位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实施意见,但实效一直不明显。人才短缺的现实依然存在,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学历普遍偏低、年龄相对偏大。
 
  “煤炭行业尤为突出。”他说。这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甚至面临人才断档的可能。
 
  技能型人才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短期内影响不是很大,但长远来看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于设备升级较快,年龄较大的技能人才已经不太适应设备科技的进步和设备的革新了。他说,为此,需要尽快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出来。
 
  【问题】
 
  技能型人才社会认可度较低
 
  目前,河南正在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游弋说,首先是历练周期长。高超技能是在学中练、在练中学的循环过程,既要有一定理论基础,更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需要艰苦而又漫长的时间历练。因此,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人认为,高技能人才要承担设备操作和保养的主要责任。“干得多,出错的概率就大”,一旦出现设备故障、设备不完好等情况,就要受到批评或处罚,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影响个人收入总额的情况,还将会影响年轻人学知识、练技能的意愿。
 
  游弋说,目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上依然偏低。传统的人才政策和管理制度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划分成两种人才类型,形成了两个互不兼容的管理体系,即“白领”与“蓝领”,虽然在制度上解除了两类人才之间的壁垒,但缺乏监督机制也挫伤了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横向对比来看,调研中发现有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传统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低、没有吸引力,新兴产业如网店、网约车司机、快递送货员、网络主播等都有更好的收入。在生活的压力下,将目光放在传统技能岗位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种现象的蔓延,很容易导致实体行业技能人才的断档。
 
  【观点】
 
  技能人才队伍壮大有利于扩大内需
 
  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国家层面曾出台重要的规划。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根据计划,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有关。《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在第372期长安论坛上,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攻关研究中心主任李雪松讲到,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需要通过持续提升人力资本、促进劳动力和土地市场化配置等方式来解决。
 
  如何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他说,这需要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实施“低技能失业者和低收入者大规模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经费主要由中央财政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建议】
 
  设置激励杠杆或税收优惠杠杆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其目的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现代化河南人力资源新优势。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河南力争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950万人,占就业人员的40%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左右,较好满足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
 
  如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游弋建议说,加快推进各项人才政策落地。政策的生命在于实施,建议尽快完善督导体制机制,让现有的人才政策落地,扫除身份障碍,落实有关人才政策,加快人才政策实施步伐。
 
  其次,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完善制度体系过程中,充分考虑激励杠杆或者税收优惠杠杆。对于在实体产业落实技能人才政策的单位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这样一来,可激发企业人才培养动力。
 
  同时,还要建立更加多元的培养体系。持续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最终促使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渠道更畅通,措施更有力,空间更广阔。
 
  【目标】
 
  引导更多的青年人才参与到 “技能强国 ”中来
 
  作为扎根煤炭工作一线2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游弋今年所提的另外一个建议,也与技能人才有关。
 
  他说,技能人才每天都忙碌在工作一线,有发现问题早、提出方案实、处理问题快、创新能力强的天然优势。但是,目前技能人才学历普遍偏低、总结能力偏弱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一些成果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但在设备设计改造上被采纳应用的却很少。推动设备优化的研发应用机会同样不多,这就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技能人才参与研发的话语权还不够。一些企业仅把技能人才当作普通工人,忽略了技能人才在实践中善于发现不足的能力,以及改善运行条件提高运行效率的改造能力、设计研发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此,他建议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作为使用者的技能人才参与到研发升级工作中,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他希望,有关部门出台一些鼓励技能人才参与到科技研发的导向性政策。通过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增强技能人才幸福感获得感,引导更多的青年人才参与到“技能强国”中来,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技能人才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