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可居家且无需治疗;与混检阳性同楼栋无需临时封控;严禁铁皮封门等硬隔离措施……

大河报微信公众号 2022-12-08 16:34:07
  12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国家卫健委:各地迅速行动落实十条措施
 
  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各地迅速行动,制定具体的落实举措,精准划定高风险区,优化核酸检测,调整隔离方式,按规定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行程码等等。
 
  米锋表示,要按照国家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抓好落实。畅通“接诉即办”渠道,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回应解决 。要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情况摸底,分级分类提供健康服务。
 
  国家卫健委:没有症状的居家感染者不需要治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进一步优化措施中特别强调对重点人群的救治,强调要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和救治,各级医疗机构在为重点人群提供分级分类健康服务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对此,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的分级分类管理工作,在优化措施当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隐匿传播。但是随着病毒的变异,可以说在临床的特征上绝大多数的感染者是轻症或者是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的比例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为了统筹做好医疗资源的布局和利用,重点是要做好新冠感染者重症和有重症风险因素的这一部分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和管理,因此我们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者进行分级、分类的救治。
 
  第一,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这一部分人员可以居家进行自我照护。今天我们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用于对于居家照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一方面,感染者居家要进行自我的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这里面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做好自我的健康监测。有症状的,比如说发烧、咳嗽等等,做好对症治疗,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是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形式由医生进行专业的指导。
 
  第二,重症或者有重症风险的这部分患者要收治到定点医院,为了保证重症和有重症风险的这一部分患者的救治,我们要求要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同时配足配强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团队还要做到多学科,既要保证新冠肺炎的治疗,更要保证基础性疾病的治疗,所以对定点医院我们要求提升医疗救治的能力,保证患者的救治。
 
  第三,还有一部分患者本身有基础性疾病或者以其他疾病为主来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这一部分医院进行就诊。在就诊的过程当中,可能检测以后是新冠阳性,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已经要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无论在门诊、急诊还是住院的区域,都要设立缓冲区域,能够保证这一部分患者能够得到救治,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
 
  郭燕红强调,在秋冬季节,包括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比较多,同时都有发热的症状。我们要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必须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同时要公开电话、地址,方便老百姓能够就近到发热门诊进行就诊。同时要求发热门诊要扩大接诊空间,配齐医护力量,提升接诊的能力,不能随意关停,保证我们的诊疗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开展,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疾控:混检阳性人员同楼栋、同单元人员不实施临时封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提问:最新的优化措施要求我们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是否意味着以后检出混管阳性的单元和楼栋也不再需要封控了?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当发现混管阳性以后,相关部门会尽快通知到混检人员,让他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也会尽快安排人员上门采样复核。跟混检人员同楼栋、同单元的人员不需要临时封控。当复核结果都是阴性以后,混检人员马上解除隔离措施,如果上门复核出现阳性,这个时候要及时落实管控措施,根据现场流调和风险研判结果,及时管控密接,划定风险区,做好相关的疫情处置工作。
 
  国家疾控局:严禁铁皮封门等硬隔离措施
 
  中新社记者提问:我们关注到之前一些地方存在着采取硬隔离措施这样的现象,比如说用铁皮封门等等,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请问进一步优化措施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要求?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硬隔离措施,本次优化的新十条明确要求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积紧急避险等外出通道的畅通,采取硬隔离,一封了之的做法不是精准防控,而是懒政惰政,要坚决制止。
 
  对确定需要封控的区域,封控区的党委政府一定要做到底数要清,封控区多少有人,老人、儿童、孕产妇、基础疾病患者有多少人,情况要明,有那些需求,有没有异常形情况,服务要到位,你管控了多少人,有些什么基本情况,情况清楚了,你服务跟得上,跟不上,基本生活、医疗保障、生活保障。
 
  贺青华表示,对隔离人员要用心用情,关心关爱,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封控的同时要加强上门服务,做好生活和正常医疗保障,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就医的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心理支持服务等方面工作。一旦发现有精神卫生方面问题的人员要及时转诊,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引导,争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筑牢群众群防群控的基础。
 
  国家疾控局:从四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新华社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优化措施明确了要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核酸检测的频次,请问关于这一点具体的措施和要求是什么样的?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进一步优化措施要求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强化核酸检测要聚焦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和人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二是除了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的阴性证明;
 
  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的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者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四是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贺青华表示,还要求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国家已经规定了,各地情况不一样,根据各地的情况,对高风险岗位开展核酸检测。这些人员主要包括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的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以及商超、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这些人员,主要包括这四个方面和按照二十条规定的措施高风险岗位的从业人员。
 
  80岁以上老年人很多都行动不便,为什么他们还需要接种疫苗?官方解答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表示,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极易发展成为重症、危重症甚至出现死亡,接种新冠疫苗获益最大。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亲属陪伴或者亲属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导致发病甚至重症、死亡,所以还是有必要接种疫苗。
 
  同时,考虑到这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地接种疫苗,我们延续了之前的一些好做法,包括使用流动接种车、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和开通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等措施。同时,也提出各地可以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携带接种后观察期间所需要的常用设备和药品,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让这些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以完成疫苗接种。
 
  国家卫健委:不能对发生疫情风险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一封了之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看病就医是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必须要统筹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第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统筹。指导各地强化医疗救治床位准备,扩增救治资源,制定分级分类诊疗策略、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对患者实施分级和分类救治,尽最大可能不影响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工作。
 
  第二,科学精准做好医疗机构疫情防控。不能对发生疫情风险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一封了之,特别是像发热门诊、急诊、手术室,还包括透析部门、重症监护室等等这些重要的诊疗科室是不能关停的,切实保障患者的救治工作。对确有风险需要进行处理的区域,也要做到快封快解,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诊疗工作。
 
  第三,要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工作。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的相关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包括发热门诊联系电话、地址等等,都要能够方便公众,让老百姓能够了解相关信息。
 
  第四,要求建立台账式管理。要求基层社区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孕产妇、定期血液透析等特殊人群实行台账式管理,保障好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能够畅通就医绿色渠道,做好服务衔接。
 
  同时,要求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能够以任何原因推诿或拒诊,同时也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的作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进一步充实和科学调度院前急救力量,让120能够打得通、送得到,能够保证服务到位。
 
  为啥特殊场所仍需查核酸阴性证明?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明显减弱,但是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住在养老院、福利院这些场所的人员。还有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这类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因此对于进入这些特殊场所的外来人员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密接者居家隔离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专家详解
 
  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密切接触者选择居家隔离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最好有独立的房间,并且有良好的通风;如果共用卫生间,要做到很好的消毒处理;居家人群如果独立居家的话,他的生活方面要能够自理;居家人群一定能做到足不出户,拒绝各种探访。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密切接触人群可以居家隔离。
 
  王贵强说,在居家隔离的时候,如果家里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婴幼儿等,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造成潜在的传播风险,要规范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同时,每天要进行抗原检测,一旦出现阳性,及时上报。同时,阳性以后做好自我监测。阴性的时候也要做好每天的自我症状监测,包括有没有发热、有没有咳嗽气短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表现,也要及时上报社区。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员,在居家观察的时候,有特殊的需求,包括用药、治疗等等,一定要及时向社区报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要及时就医就诊。
 
  居家隔离如何最大限度避免家庭内传播?牢记这几点!
 
  居家隔离人员要做好防护,和家庭内成员尽可能少接触。①房间每天通风②卫生间、浴室最好单用,如共用要错开时间,用后消毒③做饭、用餐等过程中,注意手卫生、环境消毒④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避免喷溅⑤居家隔离时个人物品不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