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为何被称为中国“诺奖”?

河南日报 2021-09-13 10:05:40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2016年创立,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每个奖项奖金约650万人民币(等额100万美元)。每项奖金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物质科学奖”捐赠人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为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在奖项评审过程中,有包括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了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4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获奖者包括卢煜明、施一公、李家洋、袁隆平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