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5节各具特色的抗疫公开课,一起来听!

微言教育 2020-09-22 09:37:16
  近期,全国大中小学陆续开学。在各校“开学第一课”及思政课课堂上,我国波澜壮阔的抗疫历程、全国人民同心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成为最厚重、最鲜活的教材。
 
  如何把伟大抗疫精神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先来看三位大中小学书记、校长讲述的——思政公开课
 
  怀拳拳赤子心 扬青云报国志
 
  讲课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陈 旭
 
  清华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参加开学典礼。
 
  同学们,抗疫斗争是一堂笃定信仰、塑造价值的生动思政课,也是一堂锤炼能力、磨砺意志的必修实践课。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成长成才的丰厚营养和不竭动力,怀拳拳赤子心,扬青云报国志,在青春逐梦、赤诚奉献的人生中绽放绚烂之花。
 
  希望你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从抗疫的英勇壮举中深切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希望你们练就过硬本领,珍惜宝贵时光,孜孜不倦学习,扎扎实实科研,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奉献社会;希望你们强化责任担当,继承清华优良传统,在追求卓越中攀登学术高峰,在行胜于言中肩负历史使命,在新时代的宏阔背景中谱写精彩的人生华章。
 
  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血脉和骨髓
 
  讲课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小惠
 
  前进路上,如何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力量,将其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融入我们的血脉和骨髓?
 
  希望你们成为有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人。只有把个人的学习和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才能成就波澜壮阔的人生。
 
  希望你们成为团结协作、懂得分享的人。并肩协作、克服困难、共同进步。
 
  希望你们成为意志坚强、勇于拼搏的人。不轻言放弃,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克服困难、历练自我,让奋斗成为青春的底色。
 
  希望你们成为尊重科学、博学多才的人。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带入学习中,不懈探索、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
 
  在爱与担当中时刻准备着
 
  讲课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芦咏莉
 
  阔别8个多月,我们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更有骄傲与自豪。
 
  众所周知,一场突发的疫情让很多国家都措手不及,全世界已有超过15亿学生因此停课。但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能安全地回到校园,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上课,这是因为党和国家“生命至上”的誓言,是因为无数逆行者和每位同胞共同谱写了“举国同心”的爱与担当。
 
  重返校园是新的开始。在这里,郑重地向同学们提出三点要求:珍惜返校、珍惜生命,从你我做起;迎接挑战、磨炼自主,培养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酷爱读书、勇于探索”。
 
  让我们在爱与担当中时刻准备着。老师们和我,会在这里永远陪伴你。
 
  接下来再来看
 
  两位高校思政课教师
 
  如何与学生展开课堂互动
 
  湖南大学“移动”思政课堂:
 
  让伟大抗疫精神在每位同学心中扎根
 
  授课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龙 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今天,我们来到千年弦歌不辍的岳麓书院,让青年大学生实地体验历史文化传统,找寻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根与源,用我们的“移动”思政课堂,让伟大抗疫精神在每位同学心中扎下根须,坚定不移。
 
  记者 龙兵:
 
  同学们面前的这座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中国文化史上孕育思想、创新学术的重要基地。大门正上方,悬挂的是宋真宗钦赐的“岳麓书院”御匾。大门两旁悬挂“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这副对联,正是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记者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梦雪:
 
  下联“于斯为盛”是什么意思呢?
 
  记者 湖南大学数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逸涵:
 
  “于”是虚词,“斯”就是“这里”的意思。
 
  记者 龙兵:
 
  于斯为盛的“斯”,不光指这里,还指这个时代。所以,我们要在刘逸涵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斯”的时代含义。
 
  记者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于淼漪: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每个时代的青年人才,肩上都扛着责任。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特别为在抗击疫情中扛起如山责任、展现青春风采、承载民族希望的新时代青年点赞。
 
  记者 刘梦雪: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刘逸涵同学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当疫情中湖北一些中小学生无法返校时,刘逸涵同学发起“壹桌计划”公益项目,搭建云端书桌,为这些学生免费提供一对一在线辅导。
 
  记者 龙兵:
 
  为刘逸涵同学点赞,也为更多这样的青年点赞!在历史上,岳麓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勇于担当的经世济民之才,成了湘楚人才的摇篮。在这里读书的你们,也应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明确自身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记者 龙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等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大家看,我们面前的讲堂是岳麓书院的核心部分。著名理学家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就镌刻于讲堂正面屏壁上。“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张栻认为,培养人才不是为了金钱和仕途,也不是为了文章言辞的工巧华丽,而是传道济民,学以致用,为生民立命。
 
  记者刘梦雪: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深深感到,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护佑每一个生命,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人文精神的弘扬,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
 
  记者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关沛文:
 
  看着讲堂中的古人文章,脑中重现今天的抗疫华章,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也深深明白了什么是文化自信的力量。
 
  记者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8级本科生谷欣宇:
 
  此刻我心中有个疑问:怎样才算是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就是要做一个坚定爱国的人,一个把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一言一行的新时代青年。
 
  记者龙兵:
 
  同学们的体悟让人感动。希望大家记住今天在书院中的这堂课,增强使命担当,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我相信,只要祖国在心中,大家一定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武汉大学调研式教学:
 
  抗疫火线用志愿服务谱写青春篇章
 
  授课教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刘晓亮
 
  记者 刘晓亮:
 
  各位同学,大家好。志愿服务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点赞青年一代,充分肯定志愿服务等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围绕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一场调研式学习。此前,已经请各位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开展问卷调查,描摹大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的群体画像。现在,请各位同学分享一下调研的收获和感受吧。
 
  记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本科生郑欣怡:
 
  疫情来袭,我一开始很惊慌、焦急,但从全国涌向武汉的关爱和支持,很快让我安定下来。当学校团委发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招募令时,我很快报了名,后来还参加了志愿服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为他们当起了“小老师”。透过一方小小的电脑屏幕,我们成为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的坚强后盾。
 
  前段时间,我和团队伙伴在武汉市“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队伍中随机邀请了近4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九成大学生志愿者表示感受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志愿者的深深牵挂和浓浓关怀,认为肩上的使命和现实的召唤是自己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动力;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危难时刻出份力、搭把手,关爱帮扶病患和民众义不容辞。
 
  记者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本科生武天森:
 
  没错,当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许许多多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敢地站了出来,不惧风雨,不怕困难,用青春行动和无悔选择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
 
  记者 刘晓亮:
 
  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大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甘于付出、不计得失,展现出忘我精神,为抗疫斗争贡献青春力量。这让我想起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大学生志愿者并非“生而无畏”,只是“选择勇敢”,用忘我的精神成就“无我之境”。
 
  记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本科生丁兆颖:
 
  是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广泛参与便民服务(57.3%)、宣传引导(50.5%)、秩序维护(40.0%)、心理援助(29.5%)、医疗救护服务(25.7%)、环境治理(15.9%)等多种志愿服务,助力打通疫情防控的“主动脉”,为实现基层防控“微循环”贡献力量。您怎么看待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的表现呢?
 
  记者 刘晓亮: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充分彰显了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
 
  记者郑欣怡:
 
  这次抗疫志愿服务让我们不断成长,伟大抗疫精神已经融入我们每个人的思与行。我相信,肩负这么多人的期待和关爱,我们一定会继续加油,成长为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