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
大河报
2019-07-22 10:02:08
近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高校应当在入学和日常教育中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安全教育,对违规违纪的留学生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绝不纵容姑息。
@花信风:近年来,一些高校特殊对待留学生的做法已经引发社会热议。或者是提供高额的奖学金,或者是降低入学门槛,或者是提供优于国内学生的生活条件,或者是在学习和考试上大开各种方便之门,种种优待,都让寒窗苦读的国内学生为之侧目。更有甚者,挤占、挪用原本为国内学生使用的各种资源用于招徕留学生。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是时候了!
@苦苦的茶:这些优待行为的动机不难理解,都是为了满足高校“国际化”的需要,增加“一流大学”标准所需的国际生数量,为高校的成绩单添上亮丽的一笔。问题是,高校特殊优待留学生造就的“国际化”成效如何?作为一项使用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的项目,各高校能否向社会提供一份评估报告?
@最爱晚霞:留学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这个群体既是知识学习的主体,又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无论从教育事业的国际接轨,我国科技文化的对外传播,还是国家外交事业的角度上来看,来华留学工作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但是越是重要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面对的难度就越大。越是高速发展的事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就越多。
教育部近期再次强调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实际上不仅是针对当前舆情的一次回应,更是在中国作为留学生管理大国向强国转型的一次制度变轨。这种趋同化管理既要认识和尊重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又要强化教育工作中的共性。这也意味着从留学生的招生、培养到毕业等多个环节中,教育单位要更加重视公平性和一致性原则。趋同管理说明,留学生不再是一些人简单理解的为教育增色,而恰恰是要为教育提质。
@淮北以北:其实,对于许多留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中国的魅力,不在于差别化的教育或者另类的爱护,更在于他们和中国师生平等相处中得到的体会。只有在共同的规则、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要求的规范和熏陶下,他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精髓,成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域外果实。
当前的留学生管理,恰恰需要从民族心理、教育手段和管理行为等多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个教育强国,如何更好地让海外学子既感受到温暖和善意,又对教育殿堂生出敬畏和向往,需要全社会共同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