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教体局:开展“与法同行 健康成长”法制教育报告会 推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落地开花
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为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9月10日,淅川县教体局联合县人民法院、共青团淅川县委、淅川青年普法志愿者,将巡回审判现场“搬”进淅川县第一初级中学,以真实案例进行“以案释法”,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庭审现场。全县四十余位法治副校长和学校六百余名师生共同开启这件特殊的教师节法治“大礼包”。
庭审现场宣读被告人基本情况
庭审现场陈述案件的全部过程
“严”字当头,犯罪违法必受严惩。“淅川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现在开庭!传被告人李某某到庭。请执行法警将被告人的械具解除。下面查明被告人李某某的基本情况……”随着法槌敲响,一起盗窃案件正式开庭审理。被告人小李伙同小白、小张、小王以某路段车辆为目标,采用拉被害人车门的手段,进入车内盗窃现金,共计盗走停放在路边车辆内现金11900元。案发后,小李被检察机关指控盗窃罪并提起公诉。经庭审,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不持异议,并表示非常后悔走上犯罪道路,他说:“我初中辍学后什么也不懂,就知道玩,没钱了就想着“弄”钱,一时鬼迷心窍,做下了盗窃的错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希望法庭能从宽处理”,最后陈述完毕,法庭予以确认,并当庭进行了宣判。看着被告人李某某被法警戴上手铐,押上警车,电影里的情节映射在现实,会场一片肃穆,仅有呼吸声和心跳声,同学们的眼神随着被告人步伐移动,时间仿佛静止,全体师生深受教育。
温法官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县一初中学生专心致志思考法官提问
法“爱”相融、汇聚力量呵护成长。庭审后,刑事审判庭温莉法官结合案件被告人的犯罪经过和成长经历,给在场的师生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法治课。“对刚才案例有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走上歧途?”“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你会怎么做?”“除了大屏上展示的这两种法律你还知道那些?”请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我们小奖品赠送,现场学生发言踊跃,氛围热烈。
学生回答遇到校园侵害有几种应对措施
学生回答自己额外知道的《法律》
温莉法官采用PPT讲演的方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学生徐徐展开一幅“画卷”,温法官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二个方面造成的,一是不良行为造成的,一般不良行为有厌学逃课、出入网吧打游戏、吸烟喝酒等;严重不良行为有吸食毒品、参与大额度赌博、故意伤害他人等;二是价值观出现偏差造成,对人性善良和积极性的否定、对人存在价值的否定、责任与义务观念淡薄等”。语重心长的教导青少年,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女生一些重大错误还影响着一生的婚恋观,这种错误的行为还会带坏他人,影响社会......入情入心的讲解引起雷鸣般的掌声。
师生观看PPT漫画课件
普法强基、构建和谐校园。活动现场,教师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法院干警还为师生们发放了法规宣传材料。教体局法治室主任刘培峰说道:“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凡事三思而后行、拿不定的主意,想不通的事情多和班主任沟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守好守牢法纪校规,勤奋乐观、昂扬向上。”
以法育人,润物无声。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此次送法进校园“以案释法”活动,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创新了法治教育形式,通过法制教育形成的思想观念往往根深蒂固、伴随一生。因此,引导青少年学生“做学法、守法的好学生”,既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 通讯员 石万里 周立臣 刘培峰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