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教研室: “五级联动” 激活教学“一池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24年,淅川县教研室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五级联动”,激活了我县教学发展“一池活水”。
课改带动。深化“学本课堂”教学理念,践行“目标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导-学-练-展-评”五环十步的有效落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把思考、讨论、质疑、实践、反思、总结等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教师关键处点拨,疑难处精讲,易错点强调,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培训拉动。创新教师培训途径,完善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外出培训、置换培训、顶岗实习和网络研修等机制,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等方式,抓好教师队伍发展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梯队结构建设,大力实施“青蓝工程”,结对帮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教研联动。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以集团总校为龙头,所属城区学校为紧密型学校,每周集中至集团总校开展一次线下进行;所属乡镇学校为联盟型学校,每周集中至乡镇镇直中、小学与集团总校同时同频同内容线上腾讯会议形式进行,使教研活动目标更明确、主题更突出、实效更明显。同时有效利用学科群、教学博客等手段,依托教育部公共资源平台开展教学研交流活动和网络观课活动,适时推进网络晒课、观课和议课活动,加强广大教师间的经验交流、资源共享。
常规推动。严格落实教研员分包乡镇、分包学校制度,每周教研员必须到所包乡镇、校开展听评课活动和教研活动,加强对各校备、讲、辅、批、考等常规环节的管理落实,坚持向唯细唯实的管理要质量。认真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四清”目标任务,促进教学常规的规范化、高效化、精细化、科学化。扎实推进研磨课活动,落实“日常教研-集中教研-暑期研磨课教研”等形式,通过“教师自备个案--小组研课形成共案--教师体验课--小组研磨课--教师提升课-小组再研磨--教师精品课”流程,把研磨课活动落到实处。
活动促动。开展各层次课改推进活动。一是教研员每月进行一次教育课改论坛;二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各中小学校长、业务校长课堂竞赛活动;三是常态化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通过校级、乡镇级、集团级、县级大比武活动,确保每学期所有教师至少参与优质课竞赛活动。通过三级赛课展示活动,把全县课改活动推向高潮。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课改教研之路还很漫长,淅川县教研室将不断开拓进取,努力研究新课标新高考、钻研新教材新教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提质、减负”路上不断科学“谋划”——谋质量提升上台阶,谋教研提升促增效,谋教师提升促发展,谋学科提升创品牌,让我县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活水”喷薄而出,生生不息。
(通讯员 张伟臣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