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提高“大思政课”质量 培育时代新人
今秋开学至今,淅川县仓房镇中心学校致力于“大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师资培训、听评指导、乡土实践,纵深推进课堂教学质量大提升,收到良好效果。
培训师资,铸魂育人。“大思政课”的关键是教师。采用集团化教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方式,充分发挥淅川县思源初中教育集团与淅川县仓房镇初级中学、淅川县第九小学教育集团与淅川县仓房镇镇直小学思政教研组间的双向协同作用,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专家报告、思政名师教学等集团化教研,和思政课标解读、思政教育心得交流、思政教学方法研讨,以及“一师一课”精品课打造等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促进思政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研究“大学问”,争做“大先生”。
参加淅川县思源初中教育集团“大思政课”教研活动
听评指导,提质增效。“大思政课”的根本在“人”。积极研究《淅川教体局2023年度思政工作活动方案》流程要求,指导教师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深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和德育课堂全程听评。对标“四个是否”(一是教师是否捕捉到中小学思政教育的热点问题,二是教师是否准确把握青少年认知水平和接受特点,三是课堂是否运用到现代信息技术和全媒体资源,四是课堂是否使学生在鲜活生动的时事中懂得道理),让“大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思想、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深入仓房镇初级中学听评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
拓宽课程,乡土实践。“大思政课”的生命在“用”。依托淅川县仓房镇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劳动教育资源、红色教育资源、文旅教育资源,移民文化、山水文化、楚文化资源,以“三大文化”为目标,组织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社团活动、志愿导游、小手拉大手、心理教育、女童保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思政小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社会大课堂”的具体应用。与此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全县思政微课竞赛,撰写思政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巩固提高思政教师专业化成长成果。
(通讯员 周文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