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教育局考察组到山村学校考察最美教师
从风华正茂的青春女孩到华发早生的中年教师,她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了20年,在最偏远闭塞的山村小学坚守了11个年头。她就是方城县拐河镇徐沟小学教师魏燕。2023年6月15日上午,南阳市教育局考察组和方城县教体局师训科一行数人,来到了位于南阳市方城县拐河镇最偏远的东南方山沟里,方城县拐河镇徐沟村徐沟学校,对2023年“南阳最美教师”候选人、该学校的老师魏燕进行考察公示,揭开了魏燕老师在山村小学坚守11年中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坚守山村,她是乡村教育的痴心守望者
徐沟村,是深入到平顶山市的一块飞地,位于方城县拐河镇东南方向歪头山脚下,距镇上14公里,山路崎岖,坡陡弯急,是真正的山沟沟。正因为这里太偏太远,所以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年轻们大多都望而却步。她说:“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说实话,心里也有些犹豫,有些动摇。我曾问自己,难道真的要在这穷山沟里待下去吗?”
但是,当看到孩子们那纯真渴求的眼神,看到乡亲们质朴热情的笑脸时,魏老师想起了现任拐河镇中心校陈振东校长在他们临行前说的一番话。“你们还年轻,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但是我希望你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忘初心,在那里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她和爱人当即决定留下来,为乡村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一干,就是11年。
前些年,工资低,生活条件差,每个星期从家到学校需要往返一趟,40多里的路程全靠一辆摩托车,车上坐着他们一家三口,车后用袋子吊着一周的吃食,最怕的就是冬天和下雨天了,年幼的女儿可没少跟着受罪,冻感冒那是常有的事。
那个周末,刚下过雨,天冷路滑,一家人骑着车回家,魏老师坐在车上一手抱着睡着的女儿,一手给她整理包着她的披风,谁知迎面驶来一辆运沙车,刺眼的远光灯照得她爱人眼前一黑,摩托车一头拐进路边的沟里,随着车身猛烈地扭动,感觉女儿在她手里滑下去了,吓得赶紧去抓,幸好抓到了她的衣服没有掉下去,看着从身边疾驰而过的货车,她一阵后怕。事后,亲人朋友们无不劝他们赶紧从山沟里调出来,但他和爱人觉得,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领导信任,怎能因为一点困难就半路撂挑子呢?再说他们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坚持,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爱生如子,她是学生的知心引路人
“选择我爱的,爱我选择的。”这是魏燕常说的一句话。20年来,她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学校师资短缺,没有开设幼儿园,孩子们到年龄直接进入一年级,再加上代课教师经验不足,孩子们的基础很差。魏老师决定先从低学段抓孩子们的拼音,书写,行为习惯等。她自掏腰包,购买挂图,教具,学具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记忆课本上的知识。
一年级,拼音是难点也是重点,23个声母,6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这些对于几乎没有一点基础的孩子们来说光认读就是一个难题,于是她就想利用旧挂历制作一套拼音卡片,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认读,并鼓励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也制作一套。
很快,班里的孩子们人手一套拼音卡片,魏燕让孩子们或以班级、小组为单位,或两两自由结合的形式,以优带差,采用组长盲出或组员盲抽的方式,找出不会和认错的拼音字母,再反复认读,加强记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大有进步,为接下来的音节拼读打好了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无论是在学习态度上,学习效果上还是礼仪表现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018年,一年级有个叫徐梓睿的小男孩儿,爸爸坐牢,妈妈外出打工,他和哥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再加上爷爷奶奶比较节俭,小孩子经常缺吃少穿的,别的小朋友吃零食,他就站在一边眼巴巴的看着,看到别人掉落一星半点儿的,趁人不注意赶紧捡起来塞进嘴里,魏老师看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一天,魏老师刚进教室,同学们就反应徐梓睿趁下课时间偷吃同学放在课桌里的零食,而徐梓睿则满脸通红,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魏老师安抚完同学们随即把他叫到办公室,小男孩窘迫极了,魏老师也心疼极了。她只字未提刚才的事,温柔的拉起小男孩的手,把口袋里两枚早已准备好的棒棒糖放在放在他手里,说:“我正要找你呢!你昨天课堂上举手回答了老师两个问题,表现棒极了!这是给你的奖励。”他高兴坏了,一扫刚才的紧张和不安,迫不及待地打开吃起来。看着他开心的样子,魏老师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东西吃起来才甜。”小男孩愣怔一下,接着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魏老师的办公室变成了梓睿的零食基地,每每表现好学习进步,魏老师总会给他惊喜。班里也再没有丢零食的事发生。小梓睿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也时常把得到的奖品分享给小朋友们。
看着梓睿的变化,魏老师很开心。谁知道没过几天,细心的魏老师便发现梓睿又有异常,不说不笑不动,就发呆,即使下课把他拉到教室外,他也是随便找个地方一屁股坐下,没有一点小孩子的活力。于是放学后,魏老师来到了他家里了解情况,据爷爷说,梓睿常尿床,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改不了。为此,爷爷想了好多招,晚上不让吃饭,坐在椅子上睡觉,甚至让他睡在草堆里。有时候孩子也生气,气爷爷故意尿床上。听完这些,她的心里除了震惊就是心疼,不知道才六岁的小梓睿到底经历了什么?……魏老师当即与爷爷沟通,给爷爷讲育儿知识,分享梓睿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并自掏腰包购买被褥送到他家,爷爷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魏老师又耐心开导孩子,孩子也改掉了和爷爷故意置气尿床的坏毛病。
11年来,每逢刮风下雨,魏燕老师总要骑着电动车,把距离学校五六里地的学生安全护送到家去,因为农村家庭的孩子,家长有时候忙,不一定赶得上。也有不少是留守儿童,爷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没有能力接送孩子。刮风下雨接送孩子上学,11年来,魏燕老师从未间断。从教20年,坚守山村11年,她从“知心姐姐”到“知心妈妈”,变的是一届一届的学生,不变的是魏老师对学生的贴心关爱。
愧对家人,她是孩子眼中的“坏妈妈”
对工作,对学生,她问心无愧,但对家人却只有亏欠和愧疚……2012年来到徐沟村,女儿才两岁半,根本顾不上她。上课时,就让孩子在校园里玩,告诉她不准进教室。可孩子毕竟还小,玩够了要找妈妈,喝水要找妈妈,睡觉要找妈妈……天天没少挨吵甚至挨打。家里年迈的父母也埋怨她只顾别人的孩子,不管自己的孩子。原本身体不好的老母亲实在不愿看着孩子遭罪,执意把女儿接走照顾。那一年,女儿三岁,母亲68岁,这一管就是10年,从此魏燕就成了周末父母。现在女儿已经13岁了,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魏燕错过了女儿成长中的好多瞬间,缺席了她好多重要时刻,心里常常觉得亏欠。
除了女儿,她最亏欠的还有父母。2017年,母亲下身大量出血,去县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妇科疾病,要想好的彻底需要住院治疗,考虑到外孙女上学没人照顾,母亲坚持不住院。谁知,病情又连续反复了两次,家人都很担心,劝她去市里检查,母亲再次拒绝。为了不影响孩子上学,不耽误女儿上班,一直拖到放寒假才去南阳,做了子宫全切手术。魏燕说:“手术室外,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我泪如雨下,不安,紧张,自责,愧疚,百感交集。母亲把我抚养长大,又来照顾我的女儿,生病了还要照顾我们,作为女儿,我又为她做过什么?”
11年的坚守,有苦有甜,有笑有泪,魏燕老师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说,只要这里需要,她就一直在……
(通讯员 刘文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