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考申论疫情考点!冲刺必看!

公务员考试网 2020-11-24 16:53:41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我们不仅仅处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更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坚期,抗疫工作牵动着党和政府及万千群众的心,是2021国考一个很好的出题视角和热点话题,所以国考也不能放弃对疫情考点的掌握,我们应该关注哪些与疫情相关的考点以及重点案例?跟着小编一起看看!
 
  01
 
  五大领域
 
  ■ 政治领域:1.疫情与基层管理,社区防疫;2.疫情下的法治化建设(政府服务--网络化)。
 
  ■ 经济领域:1.稳步推进企业复产复工 ;2.稳定出口,扩大内需 ;3.无接触商业,经济模式。
 
  ■ 文化领域:1.在线教育 ;2.中华传统文化凝聚抗疫精神;3.互联网文化消费。
 
  ■ 社会领域:1.2020攻坚脱贫;2.就业问题。
 
  ■ 生态领域:1.禁止捕杀,交易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2.绿色生活理念。
 
  02
 
  案例素材
 
  钟南山院士: 一言九鼎,百姓安心
 
  钟南山,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赞词】
 
  一张高铁图,心疼全国人;两次大疫情,总有您身影。一个“八零后”,小年夜里,临危出征;一句“人传人”,立马沸腾,之后静音。您告诉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亲赴一-线,来回奔腾。您一出场,国人放下大半颗心。您是无论生死的逆行者,您是名副其实的大医生。
 
  李兰娟院士:首提封城,深入“红区”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前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
 
  【赞词】
 
  年过古稀,奔赴战场。“武汉封城” ,四字掷地有声;深入“红区”,落得满脸“皱纹”。这个建议,隔断了千万疫情;这张照片,见证了大医仁心。有一种勇敢执着,叫院士李兰娟;有一种治疗方案,叫“四抗二平衡”。“战役不成功, 我们不撤兵!”坚守武汉一月余,感动举国上下人。
 
  03
 
  考点积累
 
  一、抗疫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此精神唤作“奋斗”,那是陈薇院士以黑发换银丝为代价带来的抗病毒疫苗;此精神唤作“创造”,那是学生“云签到”,“钉钉”来打卡的新方式;此精神唤作“团结”,那是自由社会下,万千民众仍自愿“蜗居”的坚定。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缩影,抗疫精神是数亿中国同胞的共同信念。
 
  二、社会治理
 
  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不定时巡逻、来访人员排查、消杀、物资送货上门……抗疫期间,这是每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防疫物资极度匮乏与部分民众的不理解给基层干部带来双重夹击,可新调整与“心调整”让一切变得简单。人手不足?那就成立组织机构,实施联防联控防疫。物资不足?那就实施战时调配,确保物资供应防疫。百姓心理负担大?那就线上线下结合,强化知识宣教防疫。疫情之下,社区治理能力更上一层楼。
 
  三、新兴业态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疫情大考之下,只有在困难中发现机遇,拥抱新生事物,和新生事物同成长,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直播带货”顺应时代发展,巧借互联网东风,一扫经济发展阴霾。“云思维”带动“云招聘”,应聘者足不出户完成求职。“远程办公”创新办公方式,缩短通勤路程,提高工作效率。“共享员工”将“共享经济”贯彻发扬满足用工需求,分摊人力成本。不论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还是从有到优的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均大有可为。
 
  四、理性社会心态
 
  时代决定心态,心态映照时代。疫情给社会带来混乱,唯有理性社会心态才能从容应对。不论是“板蓝根可治疗病毒”的谬论,还是病毒来源的阴谋论,都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造成了恐慌,导致人人自危。“欲修其身,先正其心”,以自信和自觉消除恐惧,对党和国家充满自信,自觉遵守抗疫要求;以感恩和敬畏加强防护,感恩志愿者、医护人员的奉献,反省错误,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包容和理性凝聚大爱,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传递爱与关怀。理性心态是战胜困难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