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素材积累:8条高频金典名句

河南公考在线公众号 2020-11-16 16:18:50
  1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 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2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 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4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 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5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 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6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典出:《宋史·乐志》。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春回大地,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7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典出:苏轼《晁错论》。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干,也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志向是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有了志向,几乎没有做不成的事。
 
  8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典出:《论衡·别通》。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性,人若不博览群书,就不能通晓古今、识别事物、分辨是非。博览与否影响到识见深浅,影响到做人成事,更影响到一个人能力和思维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