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公考考点!
河南中公教育公众号
2020-02-22 15:56:17
2020年2月5日,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
文件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接下来,就请走进“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一起来看看文件中有哪些备考点吧~
解读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文件链接
各地要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改厕模式,先搞试点,证明切实可行后再推开。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
二、申论思维
意义:
1.这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2.这有利于推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
3.这有利于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
困境:
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难。
2.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3.思想认识不足。
如何: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示范先行、有序推进。
3.注重保护、留住乡愁。
三、案例链接
在澧南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小红帽”们,自发地当起了卫生监督员。“我们是村里保洁协会的志愿者,每天都有人在街上巡查,保证街道卫生干净。”今年68岁的老党员李严清告诉记者,今天是他和另外一位志愿者值班,主要就是保证路面干净、车辆停放整齐。
小小保洁协会,正发挥大大作用。志愿者主要由老党员、老教师组成。以澧南镇松林村为例,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辖35个村民小组,950个农户,公路主干道10.3公里,传统集镇1个,集镇和主干道沿线居民219户,村庄日常保洁压力较大。自从镇政府倡议各村成立卫生保洁协会以来,该村大胆摸索,不断尝试,卫生保洁协会作用发挥成效明显。
解读二
推动人才下乡
一、文件链接
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二、申论思维
意义:
1.是乡村振兴的需要。
2.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国民经济的基础。
3.完善农村设施和治理,推进美丽农村建设。
困境:
乡村本土人才严重匮乏;乡村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不协调;乡村干部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思维僵化、能力不足等。
原因:
1.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差距过大。
2.城乡二元结构下户籍、土地以及社保制度不同。
3.乡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较差。
如何:
1.留人与引人并举。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3.多举措进行人才激励。
三、案例链接
2015年,在陈明远和乡亲们的感召下,在外闯荡30多年的畈上村能人沈亚明回乡投资1亿多元,流转1万多亩土地,打造集观光农业、休闲疗养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小镇。和沈亚明一起回来的还有4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才,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参与生态农庄、亲子动物园等特色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两年多时间,畈上村从一个边远偏僻的贫困村蜕变为旅游名村,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返乡创办农家乐、民宿。
“过去,咸宁以基本的种养殖业为主,产业支柱不明显,人才更是缺乏。”咸宁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王江说,针对这一痛点,《意见》提出,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电子商务、文创旅游等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大力引进咸宁籍在外企业家、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在崇阳县,已有200余名能人回乡参与建设,66家企业(集团)投资120多亿元开发。